人物:盖叫天(张英杰)
盖叫天,男,京剧武生。原名张英杰,号燕南。出身于河北高阳县西演村佃农张开山家里。兄弟五人,排行第五。小名“老洞”。因为他生肖属鼠,老鼠爱打洞,所以叫“老洞”。又因为人长得黑,又叫“老黑”。其大哥张英甫(艺名“赛阵风”)、四哥张英俊(艺名“七金子”),都是京剧演员,早年在上海闯荡,分别工武旦、文武老生。
童年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文武老生。他10岁开始登台,14岁开始用“盖叫天”之名。倒仓后专攻武生。
他以演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有“江南第一武生”之称。代表剧目有:《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等。
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又广泛吸取其他表演艺术的长处并结合个人的条件加以发展,形成南派短打武生又一个重要流派,世称“盖派”。他曾习武术,将武术的功底作为武打技艺的基础,又博采前人之所长,融会于自己的表演之中,故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中年以后,风格有所变化,讲究武戏文唱,于稳练从容之中兼有脆率利落。表演方法根据剧情及人物性格而各自不同,善以丰富变化的武打和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塑造方式也不相同,如武松在《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蜈蚣岭》各剧目中的神态、武技都有所区别,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了武松思想变化的脉络,树立了可信的英雄形象,有“活武松”之誉。盖叫天在剧目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早年曾创演一批独有戏,如《乾坤圈》、《劈山救母》、《伏虎罗汉》、《乌江渡》、《普陀山》、《四大金刚战悟空》等,并对剧目的兵刃、武打技巧、服装甚至舞台美术都有所创新,如《乾坤圈》中的哪吒的耍圈,《四大金刚战悟空》中的弹琵琶、耍青龙、耍宝伞,《劈山救母》中沉香耍斧先变斧杆再变红绸,《普陀山》中黄龙真人转瞬间由人变龙等表演。在《乌江渡》中还改革了项羽的服装与扮相,都很火炽、新颖。盖叫天在北方学艺,南方成名,南方武生戏大都宗法盖牌。代表剧目除《武松》外,还有《三岔口》、《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鄚州庙》、《闹天宫》等。他演猴戏与其他各派扮相也有所不同。盖叫天之子张翼鹏、张剑鸣(小盖叫天)、张二鹏均工武生。
张翼鹏也是武生中的奇才,创造了很多高难武功技巧,可惜英年早逝。盖叫天时年68岁,老年丧子,悲痛欲绝,欲哭无泪。长子死了,留下一群未成年的九个孩子,盖叫天毅然挑起来这个担子,把四个大孩子接来带在身边,亲自督促他们练功、学戏,就像当初他教张翼鹏那样。盖叫天不演出在家赋闲时,有时将孙子们带到杭州住一段时间。在西子湖畔岳坟附近的故居院子里,经常看到盖叫天祖孙三代练功的身影。盖叫天的五个子孙张善椿、张善麟、张善鸿、张善康、张善元都学短打武生戏,后来都成为专业演员,其他四个孙辈从事一般工作。
盖叫天曾与四个孙子同台演出过一次,那是1958年的轶事。这一年,国家首次向台湾广播大陆新闻,介绍“国剧”京剧的魅力,专门邀请盖叫天祖孙共五人,在上海中苏好友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友谊大厅演出《一箭仇》。剧中盖叫天饰史文恭,张善鸿饰卢俊义,张善椿饰林冲,张善麟饰武松,张善康饰燕青。众孙辈的演出非常精彩,观众感叹:“盖叫天、张翼鹏后继有人,乃梨园幸事也!”
盖叫天的第四代均从事其他职业。曾外孙张帆(随母姓)在上海京剧院任院长助理兼武生演员,是梨园一位优秀的人才。张善麟准备培育其孙为武生演员,让“盖派”艺术继续得以传承。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盖叫天受到了残酷的批斗和迫害,被安上“反动艺术权威”、“反对样板戏”等罪名,双腿也再次被压断。他在度过5年凄凉的晚年生活后溘然病逝。其墓址座落于杭州西湖丁家山麓、西山路边。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艾世菊、班世超、陈桂兰、陈西汀、陈幼亭、丁震春、董俊峰、费贺楠、高明亮、高盛虹、高雪樵、郭坤泉、郭玉昆、韩金奎、贾凤麟、金少刚、李爱琴、梁少垣、李宝凤、李宝櫆、李春来、李光、李兰亭、刘斌昆、刘俊文、刘荣升、刘云兰、李永福、李又春、李玉声、李正福、李紫贵、罗荣贵、马宗慧、苗胜春、钮骠、牛松山、钱浩梁、裘爱花、茹锡九、邵云超、沈祖安、宋遇春、孙钧卿、王超群、汪传钤、王传淞、王少楼、王天柱、王燮元、王庾生、吴雅童、筱樊春楼、萧国光、熊志麟、荀慧生、阎世善、姚璇秋、叶盛长、云燕铭、张德俊、张二鹏、张桂轩、张剑鸣、张庆喜、张善椿、张善鸿、张善康、张善麟、张善元、张世年、张英俊、张翼鹏、张佑福、张云溪、赵松樵、竺素娥、宗彩琴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0-05-08
编辑整理:大戏魔、青山、全知者、如舸斋、重庆谢华、叶毅言书
浏览次数:2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