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梁少垣


梁少垣便装照
梁少垣便装照
出生1917123日,农历丁巳年初一
逝世2011123日,农历庚寅年二十日,5时45分

人物分类
京剧 鼓师
梁少垣,男,京剧鼓师。北京人。出生于梨园世家,且家学渊源,其外祖父是清朝年间琴师孙佐臣,父亲是梁俊甫(花脸)。梁少垣行三,大哥梁少华是杰出的鼓师,但英年早逝,二哥梁茨珊是名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因父亲梁俊甫到上海演出获得成功,于是全家定居上海,就这样十里洋行的上海就成了孕育梁少垣艺术成就的第二故乡。

梁少垣从六岁起就跟随外祖父出入梨园行,耳濡目染京剧的魅力,在他幼小的内心里唯独京剧是最美的艺术。7岁立志随大哥练功,学习武场,那时因为脑后蓄着一撮头发(胎毛),喜欢他的长辈给了个小名叫“小辫子”。14岁开始登台演出赚钱养家,他常常一身北京风俗装束,长相俊秀且风度翩翩,因博学聪灵17岁就成为“傍角鼓师”一直活跃在上海的皇后大戏院、上海中国大戏院(三星公司)、上海更新舞台等舞台。从那时起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鼓师“小辫子”的名气江浙沪京剧界无人不知。

梁少垣的夫人是余杭人,十分眷恋家乡,正值杭州京剧团(今浙江京剧团前身)邀他为“七大头牌”司鼓,所以1956年梁少垣离开了上海,这一走就是50年。在文革期间他被“打倒”深受排挤,造反派让他坐在台口打小锣羞辱他。然而在1972年生活最困难时期,他敬业的培养出了浙江省第一批京剧打击乐学生。这6名学生后来挑起了浙江京剧团、昆曲团、浙江省艺术学校打击乐的大梁。梁老为浙江京剧打击乐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被浙江戏曲界誉为司鼓“泰斗”。

梁少垣舞台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基础扎实,能戏颇多。打武戏,鼓套子四平八稳,讲究气质和气势,善于运用司鼓技巧烘托气氛,抑、扬、顿、挫、劲头和一些私房鼓套子的演奏无不恰到好处。打文戏讲究派头,从不多给一鼓楗子(没有废点子),伴奏的分量和力度从不温场。京剧的南北戏路的特点胸有成竹,尤对梅派、盖派、麒派杨派戏得心应手,并有独到之处。80年的舞台生涯他曾为无数名家司鼓,如:名武生王椿柏张翼鹏小王虎辰张二鹏,名丑张春华,名老生杨宝童陈大濩宋宝罗蒋慕萍李如春,名旦小杨月楼言慧珠李玉茹关肃霜丁至云杨畹侬郑冰茹白玉艳班世超等。

盖派武生创始人盖叫天先生晚年在浙江的所有演出都是由梁先生司鼓,风格深得盖老赏识,称其为“鼓长”。可惜梁先生为盖老晚年司鼓的影像资料,如:为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的《垓下之战》,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演出的《武松》,迎接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演出的《一箭仇》、《七雄聚义》、《白水滩》、《恶虎村》等剧目都在动荡年代被毁,甚是可惜。

“从不表扬徒弟”是梁老教学的风格,为的是让徒弟“始终觉得自己学的还不够”。他教学严谨,强调“锣经是死的必须活用……打击乐没有尺寸就是不领会人物……打鼓佬不管什么派,首先是把演员打严了。”其艺术造诣之深和“把演员伴奏舒服了”的司鼓原则行内人士皆服。可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名鼓师”,他也不要求其徒弟吹捧自己,因为他总是告诫弟子“我吃几碗干饭旁人一看就知道,不要吹的,我只不过是一般过得去的打鼓佬而已……”

晚年的梁老乐观康健,膝下三男一女都遵守孝道,现已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他常散步至京剧团主动找演员们聊天,毫不保留的和他们聊流派身段或表演技巧。演员们都说:“梁老太懂戏了,听他聊戏就象查字典一样,受益匪浅呀!”

无论京剧界还是昆曲界、越剧界向梁老问艺者不计其数,而他正式收徒只有四位:第一位是王荣生,在上海已经故去,第二位为宁波京剧团曹岳祥(1978年拜师),第三位是浙江京剧团缪金芳,多年为李玉声赵麟童司鼓,关门小弟子是梁老视为己孙的吴海峰,年少懂事,悟性极高。

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教师,盖派艺术研究会总顾问。

2011年去世,享年95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孙佐臣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1-27
编辑整理:曹岳祥、京剧乐队、上小楼
浏览次数:541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