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王凤山


王凤山演出照
王凤山演出照
出生1916年,农历丙辰年
逝世1992年,农历壬申年

人物分类
快板书 演员
相声 演员
王凤山,男,快板书、相声演员。北京近郊二道沟人,祖辈务农为生。

他出身贫苦,八岁在天桥拜当时著名的数来宝老艺人海凤为师,刻苦学习数来宝。白天跟师傅撂地学艺,晚上自己串巷子挣钱糊口。不到两年工夫,便学会了《黑妞》、《押宝》、《绕口令》、《刘伶醉酒》、《二仙采药》、《秦琼观阵》、《单刀会》、《呼延庆打擂》、《铁关图》、《武松赶会》、《武松打店》、《林冲发配》、《鲁达除霸》等十几个传统段子,并且在海凤先生的精心指点下,逐步掌握了其师傅的一套表演技巧。出师后,又与孟昭魁王玉生刘麻子三位师叔搭伙撂地,向他们学习了《劝吗啡》、《劝白面》、《劝嫖交友》、《小拜年》、《十七年》、《买卖铺》等双人数来宝、三人数来宝的段子。到十八岁时正式在书场、杂耍场演出。一直到解放前,他先后在北京、济南、南京等地演出。

“七七事变”以后,一次,王凤山先生北平天桥撂地卖艺,来了一个日本翻译官听完数来宝不但不给钱,还蛮不讲理、出言不逊。王先生一怒之下打了日本翻译官,被迫离开天桥来到北京平民市场演出。

王凤山先生在天桥撂地六年,通过师傅海凤的关系,和天桥的老艺人都熟识起来。除几位数来宝的艺人以外,常来往的还有说评书的苗阔泉马华鑫,唱西河大鼓的蔡宝兴马连登,说竹板书的关顺鹏关顺贵,说相声的朱阔泉彦寿臣汤金成等人。到了平民市场以后,又认识了说相声的赵玉贵关少营罗荣寿等几位相声艺人。平时一得空,王先生就去他们撂地场上拜望他们,听他们说唱,向他们请教。艺坛前辈们看王先生年轻好学,虚心求教,打心眼里喜欢,也常跑来听他的数来宝,看到他有不足之处,也热心指点,使王先生受益匪浅。其间,向评书艺人苗阔泉、马华鑫问艺,提高自身手眼身法步的表演。向相声艺人汤金成、彦寿臣学习了《大上寿》、《家堂令》、《报菜名》、《夸住宅》、《拉洋片》、《揭瓦》、《交地租》、《地理图》等十来个相声段子。同时,和平民市场的相声艺人赵玉贵、关少营、罗荣寿一起搭伙撂地说相声。因为他又能数来宝,又能说相声,所以很受欢迎,生意十分红火。1937年冬天,以“王凤山”为艺名,正式在茶社、书场演出。以数来宝为主,穿插着说相声,又能捧哏,又能逗哏,很快就在观众里面叫响了。

王先生相声的师傅是平民市场的相声老艺人朱阔泉,因为朱先生长得胖,人们都叫他“大面包”。王凤山先生被赐艺名“王宝山”,与师弟李宝麟侯宝林被艺坛同行誉为“麒麟(林)山”。

竹板书艺人关顺鹏、关顺贵对王先生在艺术上的影响很深。他们在演唱竹板书时,不用大板,手里横握着节子(小板),闪着板唱,紧凑连贯,如山泉溪水,自然流畅,听起来令人轻松舒适,如临其境。在两位老艺人的精心指点下,王凤山先生将竹板书的“黑红板”移植到了数来宝中,演唱时,他去掉大板,横握节子,摒弃了旧式数来宝的“三三七”上下句的老套子,又从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评书、滑稽大鼓、京韵大鼓、单弦等民间艺术中,吸收着一点一滴的艺术营养,融会贯通,不断磨砺,逐步总结出数来宝的掂、连、逛、搓、掐五种节奏板点;闪、赶、跺、切、扔五种演唱板式;和攒气、晃气、偷气三种换气方法,以及一整套的表演技巧,形成了自己“半说半唱”的独特风格。他演唱数来宝,口齿利落,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感情真挚,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而不散,如小溪流水,通顺流畅,委婉动听,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曲艺界推崇为“文明数来宝”。历来被人们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要饭的野玩意数来宝,经过王凤山先生的改造、创新,终于登上了正式的曲艺舞台。在新罗天剧场与鼓界大王刘宝全、单弦大王荣剑尘、著名梅花大鼓艺人金万昌、河南坠子皇后乔清秀、滑稽大鼓名家架冬瓜老倭瓜、相声艺人高德明绪德贵,乐亭大鼓艺人富士亭、连珠快书艺人曾振庭、莲花落艺人贾玉山、双黄艺人郭荣山韩永谦、戏法艺人红眼刘等同台献艺。

此间,由北方书店出版的《王凤山文明数来宝太平歌词集》收集了王先生演唱的《韩信算卦》、《秦琼观阵》、《二仙采药》、《刘伶醉酒》、《双锁山》、《单刀会》、《双秃闹房》、《武松打店》、《武松赶会》、《绕口令》、《闹公堂》、《黑旋风大闹忠义堂》、《饽饽阵》、《五猪救母》、《黑妞》、《姜太公卖面》、《小寡妇上坟》、《傻子拜年》、《拆白党逛庙》、《鲁达除霸》、《野猪林》、《火烧瓦罐寺》、《桃花庄》、《醉打山门》、《倒拔垂杨柳》、《白虎堂》等共三十四个段子,是当时数来宝唱词出书第一人,引起了曲艺界的轰动。

王凤山先生因反抗恶霸保长孙武的盘剥,被孙武使用手段欺骗,卖到山西口泉煤矿当劳工。在煤矿挖煤期间,很多劳工认识王先生,要求他演唱快板,王先生不顾一天的劳累,为他们演唱。一个月过后,王先生死里逃生,终于逃出了煤矿暗无天日的劳工生活,逃往山东济南,在“晨光茶社”演出,深受山东观众的欢迎,轰动了济南城。其间,又与相声演员袁佩楼高桂清刘广文郭全宝王树田等搭档,又学会了《俏皮话》、《灯谜》、《绕口令》、《西江月》、《训徒》等十来个相声新段子,又向王树田、刘广文学习了双簧表演,颇有成绩。

1948年7月,“女鼓王”林红玉邀请王凤山先生在南京天香阁剧场组台演出。同台的著名艺人还有唱滑稽大鼓的富少舫、表演单弦的韩凤田、唱梅花大鼓的小兰英、唱河南坠子的谭金秋谭金芳等几位艺人,在当时可称阵容强大。

1949年解放南京后,王凤山先生第一个演唱了,歌颂解放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的快板节目《打倒内战罪魁蒋虎狼》,引起轰动。此后,又接连表演了歌颂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新编相声《新八扇屏》、反映解放战争生活的《淮海战役》和反映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金日成》等数来宝新段,受到了观众欢迎。

1950年镇压反革命,王凤山先生和师弟马俊生创作了一个数来宝新段《枪毙刘奇山》,揭露、控诉了恶霸刘奇山的罪行。接着,又创作表演了数来宝《枪毙三虎一狼》。王先生演唱新段子使得阶级敌人的痛恨不已,在一次夜晚回家就遭到了他们的袭击,致使头被打破,并留下一封恐吓信。王先生并没有被吓倒,继续写新段子唱新段子歌颂伟大的共产党。

1951年在济南公安局的支持下,王凤山先生邀请马俊生、马金良吴焕文吴景春张春奎朱永福夫妇和女儿等一批曲艺演员,一起搭班组建新社——“群众相声社”,唱新段,反映现实生活,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1951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全面展开,王凤山先生组织义演,将募捐到的经费全部捐献给志愿军,并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进行宣传演出。王先生夜以继日地排演了《一封挂号信》、《三只鸡》、《独胆英雄》、《大老鹰抓特务》、《朝鲜妈妈》等十几个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新节目。这些新段子强烈控诉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朝人们犯下的滔天罪行,热情歌颂志愿军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歌颂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来,组织上还派他去部队慰问准备赴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精湛的快板艺术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给指战员们鼓舞了士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也多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1953年,王凤山先生演唱的中篇快板《白毛女》,节目一经上演,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55年9月,林红玉约请王凤山先生到天津鸟市献艺,一段快板《单刀会》轰动津城,连演十多天,场场爆满。其中王先生塑造的“鲁肃”形象深入人心,王先生也被誉为“活鲁肃”。

1956年10月1日王凤山先生正式加入了天津曲艺工作团。这年12月,天津广播曲艺团和天津曲艺工作团合并,改名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曲艺团,归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领导。与马三立李润杰陈玉兰史文秀桑红林等著名曲艺演员同台表演。这期间,王先生除了表演过去的一些传统段子和新段子外,又上演了《百山图》、《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的青春》、《孤儿仇》、《赶穷魔》、《刘介梅》、《一块银元》、《生命之歌》、《一分钱一两米》、《刘胡兰》、《黄继光》、《向秀丽》等十多个新段子。王凤山先生不但自己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而且还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艺术经验无私地贡献出来,为培养新一代的曲艺演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常说:“这辈子我没有别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曲艺事业能够繁荣昌盛,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从1955年来到天津,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这十年里,给天津市各区的文化馆、俱乐部、业余文工团都举办过快板演唱辅导班,还应邀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山西、兰州、武汉等不少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举办了辅导班,并受了不少徒弟。如今,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不少都成了曲艺舞台的骨干演员。如金文声张金铭李宗义郑文昆周志光李连伟等。

王凤山先生生性爽快,有求必应,有学必教,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他每收一个学生,就为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并亲自把他们在学习、演唱中的优点和不足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他每收一个徒弟,都要选块上好的竹料,亲手做一副竹板送给他们。

正当王先生在艺术事业上大显身手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突来降临到他的头上。王先生被扣上“恶毒攻击社会主义、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罪的帽子,经常遭受批判、游街、毒打。王先生身陷囹圄仍时刻不曾放弃过自己心爱的快板艺术。在狱中,他用两根筷子拴在一起做节子,演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等著作作为练功。

1971年9月9日王凤山先生被宣布无罪释放。1972年5月王先生又被送到干校劳动学习。在一次干校召开的“忆苦会”上,他登台演唱了根据自己苦难身世创作的快板《呱嗒板》,控诉了快板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飘荡江湖,受尽欺凌的悲惨生活,歌颂了解放后艺人们翻身解放成了人民的演员,过上幸福生活,表达了他对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厚感情。他如泣如诉、情切意深的演唱,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全场泣不成声。

1973年4月,在滨湖剧场,被迫离开文艺舞台整整九年的王凤山先生,又英姿勃勃地登上了舞台。以他独特地王派快板的处理方法和演唱风格,表演了人们早已熟悉的快板《海河赞歌》,他那娴熟优美、炉火纯青的演唱,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1976年10月以后,王凤山先生开始为马三立捧哏,合作演出的第一段相声是《精打细算》。他们合作的第二个段子《讲卫生》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笑》。他捧哏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演出时台风朴实大方、憨厚稳健。稳而不温、稳中求严,稳中求准,稳中求响。马三立对他的评价是:“一是认真、二是准、三是不碍事。”他们合作演出14年,大小节目三十余段。有音像资料可查的:《黄鹤楼》、《吃元宵》、《白事会》、《夸住宅》、《开粥厂》、《十点钟开始》、《买猴儿》、《情绪与健康》等。

1979年春节,王凤山先生和马三立先生等著名演员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春节联欢会。在联欢会上,马三立先生和王先生表演了传统相声《西江月》,并受到了邓颖超同志的亲切接见。

王先生还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和马三立先生表演了相声《十点钟开始》。

在与马三立先生合作期间,王先生常常在一场演出中,既表演相声有表演快板,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海凤何德利李连伟刘长声罗荣寿王宝童萧国光张志宽赵连升郑文昆郑屹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6-11
编辑整理:大戏魔、平常心、京腔京韵、dafr
浏览次数:20141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