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张春山


张春山
张春山
出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逝世1960430日,农历庚子年初五

人物分类
京剧 丑行演员

科班院校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武工教师
张春山,男,京剧丑角。号称滑稽大王。山东省夏津县人。

9岁在京剧名家陆华云胡素仙主办的长春科班和成平科班学戏。15岁拜名丑郭春山为师,专攻文武丑行,开始学“开口跳”,对生、净行当亦有很高的造诣。后来在北京鸣盛和、祥庆和搭班演戏。

1920年到东北个人组班演出,在丑行中独树一帜,以“小花脸”的戏压大轴,尤擅演猴戏和猪八戒,在一出戏中一赶二、一赶三都是常有的事,被誉为京剧“四大名丑”之一。

他天赋条件好,嗓音洪亮清脆,吐字清晰,底气足,大嗓、小嗓运用自如,一个拖腔一口气能唱十八板。代表性剧目有《戏迷传》、《兄妹顶嘴》、《发财还家》、《花子巧报》、《顶花砖》、《一对好傻子》、《连升店》、《八十老人话今昔》、《葛麻》、《炼印》、《三不愿意》、《好县官》等,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久演不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百代唱片公司、高亭公司、落开公司曾专门灌制了张春山和评剧名家筱桂花合演的《兄妹顶嘴》、《打面缸》、《拾黄金》等唱片并在全国发行,引起很大反响。

张春山擅演的剧目多数是自己编写的,因而素有“台上是丑,台下文秀”的美誉。他博釆众长,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大胆进行艺术改革,冲破了京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表演生动灵活,动作性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949年7月28日,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张春山是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之一。

1951年顺应文艺界潮流,张春山与管绍华组建了北京群力京剧团,张春山任团长。

1956年10月,他积极响应党的“上山下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号召,应山东平原县委、县政府邀请,经北京市文化局的批准,率团离京来平原,为旧艺人做岀了榜样。1957年1月1日平原京剧团诞生,张春山被任命为团长。随团来的还有铜锤花脸杨博森、小花脸梁花侬、武生康春来周云亮双翼翔,刀马旦安桂秋、武旦周云霞、梅派青衣张丽娟(张春山之女)、须生杜振华、鼓师于法明等一批业务骨干。

1958年,豫剧名家牛得草得到豫剧前辈高兴旺的大力举荐,由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赴平原京剧团拜张春山为师,学习丑角表演艺术。张春山言传身教,牛得草大受裨益,成为他“丑官”之路的奠基人。

张春山率团除在本省60多个县市和天津、沈阳、洛阳等大城市演出外,还多次随省市慰问团到人民解放军驻长岛、淮北、故城的陆海空部队慰问演出。

1959年10月张春山当选为平原县政协委员会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

1960年率团到山东省淄博地区洪山矿务局慰问演出,上场前深感不适,但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坚持登台。谢幕后,未及卸妆,便感到一阵阵眩晕,于是坐到盛放道具的箱笼上略事休息不料身子一歪摔倒在地,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66岁。[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平原历史文化研究文集 中》(刘庆民主编)第1096页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金碧莲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4-01-17
编辑整理:刘桐、清音堂主、匿名、小豆子、霄寒楼主
浏览次数:6987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