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杨博森


杨博森便装照
杨博森便装照
出生1936930日,农历丙子年十五
逝世2014927日,农历甲午年初四日,凌晨

人物分类
京剧 净行演员
杨博森,男,京剧净角。

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风雷京剧团、国家京剧院工作。一生追求京剧艺术,自幼拜师章少奎费玉策学习京剧花脸。1962年拜裘盛戎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学习中深得裘盛戎及其琴师汪本贞的厚爱,在唱、念、做、表方面,得到了裘先生真传并领悟了裘派艺术的真谛。文革中,裘先生、汪先生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摧残,杨博森不顾当时的政治压力始终如一陪伴师傅左右,照顾师傅,为师傅排忧解愁,向师傅学习请教,和师傅一起钻研裘派艺术。与裘、汪二老朝夕相伴直至侍奉二老离世。

作为裘派弟子,对裘派艺术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独特见解。经常主演的剧目有:《姚期》、《坐寨盗马》、《铡美案》、《铡包勉·赤桑镇》,《锁五龙》、《审潘洪》、《断密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白良关》、《牧虎关》、《御果园》、《刺王僚》、《遇皇后·打龙袍》等,与其他行当合作的剧目有《长坂坡》、《阳平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群英会》、《法门寺》、《捉放曹》、《搜孤救孤》、《托兆碰碑》、《十老安刘》、《四进士》、《甘露寺》、《乌盆记》、《打严嵩》、《胭粉计》、《哭秦庭》、《逍遥津》、《凤还巢》、《霸王别姬》等。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与剧作家张胤德合作改编创演的《铁面无私包龙图》、与李和曾合作的《胭粉计》、《哭秦庭》,与李和曾、刘秀荣合作的《二进宫》,与孙岳合作的《乌盆计》,这些都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保留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录制了其主演的《探皇陵》、《锁五龙》。他还同孙岳、俞大陆共同创排了《摘缨记》并担任主要演员,在国家京剧院全院“爱我中华,修复长城”义演中担任主演并获得成功。多次参与指导了“裘派艺术专场演出”。

一生潜心钻研京剧艺术,是裘派艺术的承前启后者,多年来致力于京剧裘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舞台表演中,他追求勾画人物性格,努力深入人物内心,力求表达人物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把人物性格表现得完整饱满。在钻研裘派的发声、唱法上,他花了很大的功夫,讲究有刚有柔,粗犷与婉转结合。他对发音的控制能力很强。良好地运用力度变化,通过对“字儿、劲儿、气儿、味儿、节奏”变化的把握,完美演绎了裘派艺术;他将自己钻研的艺术成果毫无保留地用于对弟子及学员的教学之中,丰富和发展了花脸教学理论。在带徒教学中,他注重教戏先教人,坚持先交心后教戏。他总结了多年的舞台艺术经验,结合理论和自身体会,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教学方法。他言传身教,教育经验丰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杨燕毅就是其四十年呕心沥血、精雕细琢、不懈努力的结晶和硕果。天津青年花脸左洪莲2005年正式拜师杨博森先生。文革后期,在风雷京剧团工作期间,为培养京剧后备人才,他主持招收了三批学员,其中就包括于光远于荣光张志献孟繁竹马子强松岩等。1996年退休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培养年轻人之中,在中国戏曲学院及其附中任教,学生中有裘继戎方旭崔馨月刘嘉欣王博杨东虎等一批优秀的京剧后备人才。也因此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园丁奖”。

杨博森先生为人谦逊,顾全大局。从不争地位,不计待遇,先人后己,屈己从人,善于与人团结合作。严于律己,对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舞台演出都不许有半点懈怠。为了观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救场。

为国家一级演员。

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逝世,享年77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李门裘继戎裘盛戎杨东虎杨燕毅张春山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4-10-15
编辑整理:匿名、京腔京韵
浏览次数:1139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