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孙菊仙


孙菊仙便装照
孙菊仙便装照
出生1841123日,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初一
逝世1931729日,农历辛未年十五日,卯时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孙菊仙,男,京剧老生。名濂,一名学年,字菊仙,号宝臣,外号孙一啰。孙菊仙有兄一人,名越,又名会年,号晋臣。以拔贡知县分发湖北。祖籍奉天承德县,寄籍天津二百余年。祖母张氏。父业粮行,后开铁厂。母贾氏。

菊仙八岁读书,十七岁丁巳入天津城內太平街弓房习武。事暇時,兼赴票房学戏。在天津金声茶园消遣《捉放曹》、《三娘教子》、《桑园寄子》三出,学余三胜。三胜唱西皮中“自已做差”之“差”字最动听而最难学,与今之唱法迥异。十八岁戊午,考取了武秀才,当再考武举人落榜后,愤而投军从戎。1861年二十岁的孙菊仙投奔清军陈国瑞的部下,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战役。1867年转到英西林的军队服役。因功保至游击,获三品衔。二十八岁戊辰,随至两广总督任,充武巡捕。三十岁庚午,宫保因粤省闱中赌博,被议去官。

菊仙至沪,与友合开升平茶园,亏累闭歇。三十二岁壬申,有老丹桂茶园主刘为忠老板为代还债务,请帮忙一年,用“清客串”三字北省艺员。用“清客串”之名自菊仙始也。三十四岁甲戌,又与英商韩某合开大观茶园,二年大获利。旋将大观园让与黄月山周凤林

三十六岁丙子,入都与程长庚之子程章溥谭鑫培相友善。冬月因庞太监刘太监等有一嵩祝成班,原有角色,生行黄月山、冯柱周春奎皆出京,凈行大奎官徐宝成皆病故,要求菊仙帮忙。彼时同场人物有黄三雄穆凤山韩贵喜德珺如金秀山王八十等。菊仙唱四年,甚红。四十岁庚辰,值孝贞后(慈安)国服。四喜班班主梅巧玲因甫经发给春季包银即逢国服止戏,遂串病而死。其徒余紫云李砚侬接充班主,年余以营业不佳报散。四十二岁壬午,适该班值事人姚增禄汪立中玉五等邀退庵居士接倒该班,由时小福充班主,仍赔累不堪。四十三岁癸未,遂由退庵居士要求菊仙由嵩祝成班改搭四喜班,与王九龄张胜奎杨贵云罗寿山叶中定杨隆寿庆春圃等原有角色,并添约谭鑫培、吴燕芳、穆凤山、余玉琴朱桂元吴顺林等同演六年。孙、谭曾合演《斩黄袍》于庆和园,孙饰赵匡胤,谭饰高怀德。

1886年孙菊仙被招入清宫的升平署,在宫廷内演戏同时兼任教习达十六年之久。孙菊仙的京剧表演艺术甚受慈禧太后的称赏,被赐予三品顶带。五十一岁庚寅,正月十五日在内庭、五月初三初四日在颐和园,与总管太监李莲英、刘得印及时小福、罗寿山、穆凤山等反串《探亲》、《双摇会》、《贪欢报》、《打面缸》等戏。宫中反串戏始此。计在内庭供奉当差十二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菊仙住宅在正阳门内东城根花园、楼房均被毁,两妻相继而死,遂南下,全家迁往上海,在上海从事演出和经营剧班十余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在沪有潘月樵邀开天仙茶园,又同李春来共开春仙茶园,又同夏月恒开新舞台。孙菊仙的演唱受到旅沪的天津商人的赞赏,因为同里关系,亲切地称呼他“老乡亲”,此后,这个称呼逐渐在各地叫响,即使演出的海报、戏单上也以此相称。辛亥革命后,孙菊仙于民国六年(1917)谭鑫培故后回到了北京,自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就很少参加商业演出。但是对水旱赈灾、养老恤孤之事却乐而为之,至老不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年的孙菊仙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天津。返津后,他始终关注着家乡京剧艺术的发展,重视培养京剧人才。积极参加天津票友界的活动,经常到票房清唱。孙菊仙与当时天津的文化名流有很深的交往。1920年逢孙菊仙生日,天津教育家严范孙专门做诗庆贺。1926年天津东门里文庙修缮完毕,应严范孙、林墨青等人之邀,拜谒文庙并合影留念。孙菊仙与当时主持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的天津教育家林墨青在戏剧改革方面志趣相合,曾在草厂庵共同组织京剧团体——鹤鸣社。收马连良为徒。

孙菊仙晚年热衷于天津的公益和慈善事业。民国二十年天津大同学校为筹募办学资金,在春和戏院举行募捐义演。孙菊仙不顾自己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坚持参加。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场演出,剧目为《李陵碑》。演出过程中,年迈的孙菊仙,唱念仅是吐字,音已不能成声,在台上步履蹒跚。观众为之而感动,频呼:“老乡亲辛苦!”,舞台上下情融一片,三个月后孙菊仙在津病逝。

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孙菊仙同谭鑫培、汪桂芬合称老生“新三杰”,他壮年从艺,曾师事中年的程长庚,得其亲炙;又接受了张二奎的影响,继承了程、张两派演唱直腔直调、不尚花梢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孙菊仙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唱腔古朴雄壮,不事雕琢,磅礴充沛而少转折,长腔也不常见,虽粗服乱头却别具魅力,真挚朴实感染力强,令听者动容。孙菊仙的念白,吐字饱满,有棱有角,间有天津方音,又吸收了王九龄既上口、又接近口语的念法,铿锵有力,爽朗风趣,无作戏痕迹。孙菊仙在新三杰中属守旧类型,但也有所创造。他的唱、念纯以气胜,并且善于通过气息的放与收、音量的大与小、声调的高与低、节奏的疾与徐、行腔的曲与直等方面的对比,造成鲜明、强烈的印象,取得感人的效果。如《逍遥津》、《李陵碑》、《乌盆记》等剧目中的大段唱工即是这样处理的。常演剧目有《雍凉关》、《七星灯》、《搜孤救孤》、《搜府盘关》、《完壁归赵》、《马鞍山》、《卧龙吊孝》、《胭粉计》、《善宝庄》(即《敲骨求金》)、《雪杯圆》、《骂杨广》、《洪羊洞》、《三娘教子》及《四进士》等。孙派艺术的直接传人不多,双阔亭时慧宝分别继承了他的高亢挺峭和低回浑厚,天津票友王竹生李东园等学孙也有似处。他的唱腔、唱法、念白诸方面的特色大多被后来的一些名家吸收,如麒派得其粗豪苍劲,马派取其风趣自然,高派派传其慷慨奔放,甚至刘派也取法于他的悲壮激昂。孙菊仙的特色唱腔在丑行演员萧长华的唱段中也有所体现。

妻刘氏,天津人。次妻蔡氏,苏州人,即山东登莱青道蔡汇沧之胞妹。长子士珍,在聂功庭幕府以盐大使保举分省知县;二子士瑞,武举候补守备;三子士珩,亦在京南营报郊。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程长庚程砚秋德珺如狄珊高庆奎龚云甫李吉瑞刘宝全刘鸿声刘景然刘叔度刘永春李永福马连良麻穆子瑞德宝尚和玉尚小云时慧宝时小福双阔亭孙盛辅孙怡云孙佐臣谭鑫培汪桂芬王九龄汪笑侬王云亭韦九峰夏月珊徐兰沅叶春善袁子明余叔岩张桂轩张肖伧周凤林周信芳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9-02-25
编辑整理:小豆子、京腔京韵
浏览次数:23620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