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姚水娟(姚文贤)


姚水娟
姚水娟
出生1916911日,农历丙辰年十四
逝世19761210日,农历丙辰年二十

人物分类
越剧 旦行演员
姚水娟,女,越剧旦角。浙江省嵊县后山镇人,原名姚文贤。

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工旦。1932年春进越新舞台,流动演出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故演至杭州大世界游艺场时,观众已有“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指姚水娟)”的赞语。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舆论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天,创越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000余场。

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扇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

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拍摄戏曲电影《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

1951年加入浙江越剧实验剧团,曾任浙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进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学,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折磨,1976年因病于治无效在杭州去世,享年60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陈呆呆陈金莲范瑞娟金荣水金艳芳李惠康刘香贤李艳芳陆锦娟毛佩卿裘爱花任伯棠商芳臣屠杏花王爱勤王水花项彩莲邢湘麟邢竹琴薛莺许金彩许菊香姚月明袁开祥周宝奎竺素娥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9-30
编辑整理:张熠、如舸斋
浏览次数:7225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