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永春
刘永春,男,京剧净角。字鉴衡,顺天府人。幼年拜刘万义为师,后入嵩竹城科班拜刘明久为师,又受教于沈德奎,入四喜班与孙菊仙合演。
故于上海。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何桂山、金少山、刘鸿声、刘筱衡、徐兰沅、许荫棠、俞菊笙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刘永春
字鉴衡,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小时唱过皮影戏,后改学京剧花脸,先后得到刘万义、刘明久、沈春奎的指教,成为优秀的铜锤花脸演员。他身材魁梧,面色黑紫,外号叫“黑春”,成派之后,多称之为“黑派”或“春派”。清光绪中叶,参加由孙菊仙主持的四喜班,和孙菊仙合演《断密涧》、《天水关》、《捉放曹》等戏,与北方花脸金秀山齐名,曾为清“内廷供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辞掉官差,南下上海定居,并常赴东北、山东、湖北等地搭班演出。他嗓音雄厚洪亮,做工稳健凝重,《白良关》、《锁五龙》、《铡判官》、《审七长亭》及《大、叹、二》、《断密涧》、《草桥关》、《御果园》等都很有名。他向李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学过不少武戏,因而举手投足,“上马”身段、“把子”功夫等都很精彩。他曾演过《白马坡》的颜良,有唱片传世。刘永春的唱、念,受到穆凤山、何桂山的影响很深。穆派的“赶板”、“垛字”、“耍板”、“垫字”,他继承的痕迹比金秀山更明显。何派的“猛”、“狠”两字诀,他也继承下来,又在“猛”、“狠”两字之外,多了一个“冲”字。刘永春还着意创新,在《探皇陵》中创造了净角【二黄慢板】的板式,别具风格。《草桥关》中姚期上马身段有独到工架。
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72149/node72163/node72261/node72264/userobject1ai78046.html
匿名 提供
最后更新:2006-07-26
编辑整理:小豆子、大戏魔
浏览次数: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