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梅兰芳
梅兰芳,男,京剧旦角。原名澜,字畹华、浣华,号鹤鸣,乳名群儿,斋名缀玉轩,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市之东薛家庄。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
梅兰芳童年时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相貌也很平常,两只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下垂。眼睛既不能外露,又不能正视,显着无神的样子,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因此他姑母用八个字形容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七岁的梅兰芳在住家附近一个私塾就读,初时因为读书不太用心,成绩自然不好。
开始学戏是他八岁时,请来教戏的是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朱先生按照教青衣传统的方法,先教他唱《二进宫》。谁想四句极普通的老腔,教了很长时间,他总是不能上口,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这孩子没有希望,就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说罢竟拂袖而去,再也不来教他了。梅兰芳成名后,有一次爷俩又见面了。朱先生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说:“您快别说了,我受您的益处太大了,要不挨您这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发奋苦学呢!”
梅兰芳幼从吴菱仙习青衣,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当年秋,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忽然发现时用艺名“喜群”的梅兰芳在小树林里练剑。牛子厚见他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便询问其艺名。得知为“喜群”后,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4年20岁时与王蕙芳师事陈德霖,是“老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徒弟,因此学的最多,如《昭君出塞》、《金山寺》、《战蒲关》、《宝莲灯》、《回龙阁》、《打花鼓》、《风筝误》、《游园惊梦》、《刺虎》、《奇双会》等戏,陈德霖还曾陪梅兰芳演出过《金山寺》、《风筝误》等戏。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前室王明华,续室福芝芳。女梅葆玥工老生;子梅葆玖继承祖艺工旦行,为梅门四代旦角演员。
弟子有(按姓氏笔画):丁至云、马小曼、马金凤(豫剧)、于素秋、王志怡、王佩瑜、王素琴、王熙春、王慧萍、毛世来、毛剑秋、云燕铭、申丽媛、白玉薇、卢燕、刘元彤、刘肖梅、刘淑华、阎立品(豫剧)、许守义、关肃霜、阳友鹤(川剧)、毕谷云、吕慧君、红线女(粤剧)、任颖华、华慧麟、言慧珠、沈小梅、沈曼华、汪剑耘、李元芳、李世芳、李玉芝、李玉芙、李玉茹、李吟香、李丽、李金鸿、李国粹、李香匀、李砚秀、李桂云(梆子)、李湘君、李斐叔、李蔷华、李毓芳、李慧芳、李慧琴、李碧慧、李薇华、李燕香、杜近芳、杜丽云、杨玉娟、杨荣环、杨秋玲、杨维君、杨慧敏、杨畹侬、张南云、张世孝、张君秋、张春秋、张志英、张曼玲、张淑娴、张蝶芬、张丽娟、陈书舫(川剧)、陈永玲、陈正薇、陈伯华(汉剧)、吴若兰、邹慧兰、范玉媛、罗惠兰、周曼如、高玉倩、高华、徐东来、徐再蓉、徐碧云、梁小鸾、唐富尧、赵文漪、赵慧娟、胡蝶、胡芝风、胡漱芳、南铁生、陶默庵、郭建英、海碧霞、贾世珍、顾正秋、顾景梅、韩淑华、秦慧芬、章遏云、黄世恩、曹慧麟、崔秀茹、童芷苓、谢虹雯、谢黛琳、喻志清、舒昌玉、程砚秋、焦鸿英、新凤霞(评剧)、新艳秋、醉丽君、冀韵兰、魏莲芳,共115人。其中,早期弟子有徐碧云、程砚秋、李斐叔、魏莲芳及新艳秋等。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艾美君、爱新觉罗·溥侗、爱新觉罗·毓铭、白登云、白玉昆、白玉梅、白云生、白玉薇、班世超、包丹庭、鲍吉祥、鲍志远、毕谷云、曹心泉、曹艺斌、曹毅琳、陈大濩、陈德霖、陈富年、程继先、程玉菁、程玉英、陈嘉梁、陈丽芳、陈美娟、陈庆增、陈蓉芳、陈素真、陈小田、陈彦衡、陈永玲、陈正薇、陈正岩、陈志清、迟景荣、迟天标、慈瑞泉、慈少泉、崔德荣、崔国祥、崔秀茹、戴国恒、丁兰荪、丁至云、董瑶阶、董圆圆、杜近芳、杜奎三、范克峻、范石人、范元濂、冯耿光、封至模、傅晓航、福芝芳、高百岁、高华、高盛麟、高维廉、高雪樵、赓金群、龚云甫、贯大元、关鹤春、贯盛习、关肃霜、顾传玠、谷春章、郭春山、郭景春、郭效卿、顾正秋、哈宝山、韩恩华、韩富信、杭子和、韩金奎、郝德元、郝寿臣、何斌奎、衡和华、何时希、侯喜瑞、华慧麟、黄定、黄粦传、华文漪、霍桂霞、霍文元、胡芝风、贾多才、姜凤山、蒋健兰、蒋君稼、姜妙香、江汁、贾世珍、景荣庆、金少刚、金少山、金素琴、季砚农、康翠玲、郎筠玉、雷平良、雷喜福、梁连柱、梁小鸾、梁一鸣、李宝凤、李宝櫆、李德山、李桂芬、李国粹、李和曾、厉慧敏、李经畲、李金鸿、李继祖、李开屏、李鸣盛、林道修、林懋荣、林树森、林榆、李蓉芳、李胜素、李世芳、李世济、李世源、李寿峰、李寿山、李四广、刘斌昆、刘汉臣、刘汉臣、刘沪生、刘连伦、刘连荣、刘荣升、刘盛通、刘顺、刘松岩、刘喜奎、刘元彤、刘云兰、李万春、李瑛、李元瑞、李毓芳、李玉芙、李玉茹、李奘图、李宗义、罗福山、罗蕙兰、罗荣贵、罗荣庭、罗寿山、罗瘿公、路三宝、陆寿卿、陆素娟、吕慧君、马富禄、马麟童、毛世来、马小曼、梅葆玖、梅葆玥、梅绍武、梅雨田、孟遏云、孟小冬、米玉文、南铁生、倪秋平、钮骠、牛淑贤、牛子厚、欧阳予倩、裴世长、千里驹、乔韵如、齐和昌、秦慧芬、秦小梨、祁荣奎、齐如山、裘爱花、邱富棠、裘盛戎、齐啸云、全巧民、任均、荣蝶仙、茹富蕙、茹莱卿、尚长麟、尚和玉、尚明珠、邵云超、沈华轩、沈三玉、沈小梅、沈雁西、沈玉斌、沈云陔、时青山、双阔亭、舒昌玉、宋宝罗、宋德珠、宋继亭、宋遇春、孙柏龄、孙甫亭、孙怀仁、孙惠廷、孙钧卿、孙仁玉、孙盛武、孙瑶芳、孙毓堃、苏少卿、苏盛琴、谭富英、谭小培、谭鑫培、陶默厂、陶世桐、童芷苓、王宝莲、王凤卿、王贯英、王和齐、王蕙芳、王兰英、王美云、王鸣仲、王佩瑜、王琴生、王泉奎、王荣山、王荣增、王少楼、王少卿、王少瑜、王世续、王天民、王晓玲、王燮元、王秀兰、王砚如、王瑶卿、王英蓉、王元芝、王志怡、魏海敏、魏莲芳、魏雅兰、闻占萍、吴长海、吴德、吴菱仙、吴梅、吴吟秋、吴祖光、夏邦琦、鲜牡丹、萧长华、筱兰芳、筱玲珑、萧晴、筱艳霞、夏永泉、谢黛林、谢虹雯、谢景莘、席慧馨、新艳秋、熊志麟、奚啸伯、徐碧云、薛浩伟、雪艳琴、薛月秋、许翰英、许姬传、徐兰沅、许良臣、荀慧生、徐元珊、阎宝泉、颜长珂、杨宝忠、杨菊萍、杨秋玲、杨荣斌、杨荣环、杨荣楼、杨盛春、杨畹农、杨小楼、杨玉华、言慧珠、言菊朋、阎立品、阎世善、姚佩兰、姚璇秋、姚玉芙、叶盛长、尹少桐、殷震贤、袁杰英、袁金凯、袁克文、袁雪芬、袁韵宜、虞化龙、于莲仙、云燕铭、云艳霞、余叔岩、俞砚霞、俞振飞、张伯驹、张春雷、张春秋、张春彦、张德俊、张蝶芬、章遏云、张富有、张和元、张金梁、张君秋、张美娟、张南云、张盛利、张世兰、张文芳、张肖伧、张新芳、赵都生、赵君玉、赵荣琛、赵桐珊、赵燕侠、郑亦秋、郑奕奏、郑玉华、周百穗、周锦堂、周曼如、周明泰、周信芳、朱斌仙、朱传茗、朱桂芳、朱家溍、朱锦华、朱少云、朱素云、宗彩琴、醉丽君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最后更新:2007-10-31
编辑整理:小豆子、大戏魔、匿名、文武老生、9
浏览次数:11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