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兰亭
李兰亭,男,京剧武生。原名李钰田,河北省永清县韩村人。清末著名武净牛春化女婿,祖藉山东德州。
幼时家境贫寒,父李和以打磨为生,后流落永清县韩村落户。幼年爱好武术,经常在乡间练功比武,十余岁时(约1903年前后)有一流动戏班来村演出,班中主要演员张吉罗见他幼功很好,遂收为弟子,带往东北各地随师学戏,初学河北梆子文武老生,后因倒仓改学武生。由于他幼功扎实,本人又刻苦钻研,很快崭露头角。后在天津又得到名武生薛风池的指点,技艺大进。民国初年到杭州搭城站第一台演出时,又拜南方著名武行头刘泉瑞为师,刘曾长期担任李春来的武管事,李兰亭从他习艺后,在表演风格上,宗法李春来,演技以剽悍勇猛见称,善于用高难度武工技巧表现人物。他还把传统的气功运用于武打,在猛烈厮杀的格斗中,不仅动作急速、准确,而且驾轻就熟,始终面不改色。
李兰亭成名后,对原来武打程式和把子功颇多创新,耍刀枪下场时往往加出手,显得新颖别致,对短打武生颇有创造,善于以各种高难动作表现人物。早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唱,武功扎实,翻打剽悍,长靠、短打兼能。
在上海演出《杀楼》时,从三张高桌上往下翻,落地成岔(劈岔式),动作敏捷,手脚利落,受到观众赞扬,同行给予很高评价。从此颇具声望,誉为“优等艺员”。他会戏很多,如《夜奔》、《白水滩》、《三岔口》、《哪吒闹海》、《武松打虎》、《杀楼》、《探庄》、《嘉兴府》、《十字坡》、《铁公鸡》、《四杰村》、《挑滑车》、《赚历城》、《战冀州》、《界牌关》、《杀四门》、《金钱豹》、《狮子楼》、《蜈蚣岭》、《武文华》、《乾坤圈》以及使真刀真枪开打的《铁公鸡》、《塔子沟》等。长短皆能,尤以短打戏见长。他演靠把戏,端庄威武,猛而不憨;演短打戏,轻巧稳练,冲而不野。北京、上海、天津、汉口、东北部有他的足迹,他经常被重金聘到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太原、青岛等大中城市搭班,以武戏“挑大梁”。后久驻天津,曾在天津东天仙茶园(今民主剧场)的艺徒班任教多年。
1924年在北京第一舞台,与盖叫天合演四本《铁公鸡》、《双夺太平城》,他饰张玉良,翻城时走“虎跳蛮子”,过两张半桌子,被观众叹为绝技。《乾坤圈》一剧,源于南方前辈武小生牛松山,为其岳父牛春化所授,耍圈的技巧娴熟,后传与弟子梁慧超和袁金凯,使此戏在北方大为流行。
1927年,他在天津天福园(现滨江道康乐冷饮店处),演出时摔伤;伤好后继续从艺,后去上海演出《嘉兴府》,戏终场时又二次摔伤,从此辍演。嗣后,主要精力用以授徒传艺。1938年“稽古社”班主高渤海,以重金聘请李兰亭为“稽古社”教师。他反对徒为师奴,但课徒严格,爱徒胜子,所以他的徒弟,只需较短时问就能挂衣演出。他授徒颇多,可谓桃李满天下,著名者有关砚农、樊幼亭、张世麟、徐菊华、梁慧超、袁金凯、郭景春、李大春、李元春、杨声华、郑永春等,同时另收“承”字辈九名徒弟改为“春”字辈,别辟场地,单独教练,传授《武松》等戏,李兰亭所授徒弟,后多为各地主演,均成为全国著名京剧武生。
1943年,他为稽古社近代戏《侠盗燕子李三》,精心设计了武打,把自家独有的大哨子棍双人对打搬上舞台,运用得恰到好处,极受观众欢迎。李兰亭在天津教戏一直到1947年,以后带徒弟李元春、郑永春、杨声华等去东北搭班演出。建国后,应邀去齐齐哈尔戏校从教,后患瘫痪症,经多方医治痊愈,又去青岛教戏。1954年旧病复发,由其外甥郑永春亲陪,回原籍养病。1955年7月病故于永清县韩村,享年67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崔捷三、戴国恒、丁震春、高亚樵、郭景春、郭玉昆、吉凤贞、梁慧超、李大春、李慧春、刘俊文、刘仲武、李元春、李竹邨、舒茂林、鲜牡丹、徐菊华、张少波、张世麟、张云溪、郑永春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6-11-17
编辑整理:大戏魔、郑子威
浏览次数: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