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鹤昆(陈全喜)
陈鹤昆,男,京剧老生。生于上海。
14岁入“喜临堂”科班习艺,得科班创始人张远亭亲自传授,科名全喜,初学武生,后改文武老生,在科时还曾受业于杨菊笙等多位名家,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1941年出科后巡演于江南杭嘉湖一带,继而辗转京、津、宁各地,20世纪40年代中叶起长期在上海天蟾舞台、共舞台等剧场演出,历与南北诸大名家同台合作。这期间他拜赵如泉为义父,并先后向应宝莲、张国斌、李吉来、唐韵笙等名家学戏,广征博采,积累丰富。
陈老戏路很宽,能戏甚多,演传统戏常有独到的个人发挥,在南派京剧领域内很有建树。《九更天》就是他早年在杭嘉湖一带十分走红的代表作之一。他演的《火焚绵山》翻三张台子的表演:先从一张台子上走“僵尸”跌下,又上两张台子走“肘棒子”下来,再上三张台子摔“踝子”落地,紧接着一排“乌龙绞柱”,再摔“抢背”,最后以一个干净、漂亮的“硬僵尸”结束。他饰演的以老生应工的介子推,戴上髯口和甩发,显得难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很难胜任的。他还善于巧妙地把连台本戏中的各种“切末”穿插运用在剧中,以增强剧目的观赏性。他常演的《明末遗恨》、《徐策跑城》、《临江驿》、《董小宛》、《一捧雪》、《生死板》等麒派名剧,曾得周信芳的指点和刘斌昆、刘韵芳的精心加工。
1953年陈老主动申请支援内地,不久调安庆市京剧团任团长。他在黄梅戏的故乡连续上演了富有南派特色的“三公戏”(关公、包公、济公)而轰动宜城,风靡安徽各地,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当地戏迷亲切地称他“陈三公”。他的关公戏宗法李吉来,包公戏遵循李桂春的路数,济公戏则继承义父赵如泉的传统,扮相、技艺酷肖“赵老开”。
1987年陈老退休回沪后,仍为振兴京剧不遗余力,潜心挖掘,整理出一些传统南派剧目。1988年10月他为上海举行的“中国南派京剧研讨会专场演出”在美琪大戏院展演《九更天》、《落帽风》(南派《断太后》),赢得轰动的剧场效果,其表演技艺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1989年参加周信芳诞辰95周年纪念演出,他又推出了稀世南派名剧《汴梁图》(《北汉王》),亲自主演刘承祐,吴江燕饰柳瑞莲,魏朔峰饰苏逄吉。因排练此剧有一定难度,陈老特地请师姨、南派旦角名家董明艳指导帮助,从而使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还应上海京剧院之聘排练过《怪侠欧阳德》,悉心将南派技艺传授给后辈演出,欧阳德由张达发扮演。
曾担任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及上海几个大票房的艺术顾问,为业余京剧活动尽心尽力。他忠于艺术,谦虚诚恳,平易近人,日常青年演员和各界票友登门求教者甚众,他均热心指导帮助。他向上海昆剧团的刘异龙传授济公技艺,为评话名家吴君玉传授《追韩信》身段,亲自为票友徐建定主演的《明末遗恨》饰配角王承恩,因而人缘特好,是一位值得称颂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
1990年高占祥同志在安庆参加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活动,看了陈鹤昆演出的《追韩信》后,赞扬不已,亲笔写了“德艺双馨”字幅赠之为贺。
20世纪90年代初,陈老应上海京剧院邀请,又以《九更天》一剧参加赴苏北某地区建市庆贺演出,因台上表演激烈,劳累过度,待坚持到演出结束,感到头晕乏力,立即回上海住长征医院治疗。后采用破颅手术,取出瘀血,不久因并发症不治离世。《九更天》竟成为他的最后绝唱。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6-17
编辑整理:大戏魔
浏览次数: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