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钰盛玺
梨园百年琐记目前还没有钰盛玺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这个人物暂时还没有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12-23/3556000.shtml
“富连成”有3名学生扎根云南传艺
2011年12月23日 21:28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一个著名的京剧科班,却与云南有着深厚渊源——
“富连成”与云南京剧
■ 乔嘉瑞
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其前身叫“喜连成”,1904年由著名京剧艺人叶春善等人创办,1948年停办,历时44年。“喜连成”更名“富连成”,和两位出资人有关,也与辛亥革命有一定渊源。辛亥革命前,“喜连成”的学生每天在北京大栅栏广德楼演出,由于行当齐全,演出认真,演技精湛,很受观众欢迎。当时,外地各大商埠都知道北京有个“喜连成”。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倒台,北京时局动荡,市场萧条,“喜连成”业务中辍。恰在此时,出资人吉林富绅牛子厚因家族财产纷争,无法顾及科班之事,经人介绍,便将“喜连成”让给北京财主沈崑接办,更名为“富连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从京剧艺术的角度,回顾百年来“富连成”对京剧繁荣发展的推动和贡献,尤其是在云南的影响和对云南京剧的促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京剧界的“黄埔军校”
“喜连成”、“富连成”共培养喜、连、富、盛、世、元、韵、庆8科学生计900余人,这是20世纪驰骋京剧舞台、传承京剧艺术、推动京剧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其中不乏自创一派,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艺术大师;而承前启后,开一代新风的戏剧名家更是不胜枚举。如创立马派的老生马连良,创立叶派的小生叶盛兰,创立筱派的花旦于连泉;又如把谭派老生发扬光大推向前进的谭富英、谭元寿父子,把裘派花脸传承发展,创一代新风的裘盛戎、裘世戎兄弟;还有名列四大武生的高盛麟,名列四大武旦的班世超,名列四小名旦的李世芳,等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梅派创始人)和周信芳(南派京剧的标志性人物,麒派创始人),虽不是“富连成”的坐科学生,但均在“富连成”插科学习并搭班演出过。“富连成”这个人才荟萃、龙吟虎啸的科班,把它称之为京剧界的“黄埔军校”,也并非溢美之词。
“富成班”及主要演出活动在北京,但它的巨大影响遍及全国。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身于“富连成”的艺术家所创立的派别对全国的影响,如马派、叶派、裘派等;二是多年来“富连成”学生在全国各地的献艺演出,其技艺在各地得到传承,如福建的李盛斌、武汉的高盛麟、天津的张世麟、宁夏的殷元和等。可以说,全国各地均有“富连成”的学生或再传弟子演出过,真是桃李满天下,声誉遍神州。
“富连成”在云南的学生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京、沪二地的不少京剧演员便绕道香港,从越南经这条铁路进入云南,从此京剧便在云南扎下了根。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京剧名伶涌入昆明,京剧在云南得以长足发展,“富连成”也在云南留下足迹,生根结果。
1949年,“富连成”学生,马派创始人马连良率团来昆明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掀起一股热潮。此外,“富连成”共有3名学生扎根云南献艺传艺,为京剧在云南的发展贡献了毕生力量。他们是盛字科的老生钰盛玺,世字科的花脸裘世戎和世字科的小生张世鹏。
儒伶钰盛玺。钰盛玺,生于1913年,北京人,10岁入“富连成”盛字科学艺,主攻老生。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受肖长华等老师们喜爱。当时艺名为“金丝红”的首科学生王喜秀也在社中任教,他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民国初年便在北京享有盛名,《战太平》《李陵碑》《失空斩》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对钰盛玺很器重,倾心授艺,使钰盛玺很快成为生行学生中的翘楚,与同科李盛藻被誉为盛字科的一双新星。当时北平(北京)报纸以《钰李双盛记》为题,评介了钰盛玺和李盛藻的不俗技艺。
但是,钰盛玺这个天才少年,出科后并没有红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每一个戏曲演员从少年到青年,都要经过一个变声关,变声变好了,就可以在舞台上响遏行云,变声变得不好,就很难成为优秀演员。钰盛玺变声后,变得不好,面临科满毕业,于是离开科班后便改了行,即作权宜之计,待嗓音变好后再登舞台,同时更名为钰圣希。但他没有完全脱离京剧,一方面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潜心研究音韵声腔和操琴艺术,这为他后来重操艺业奠定了很全面的学养基础。此期间他教过戏,当过文化教员,当过兵,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四川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回到京剧队伍,也恢复了钰盛玺之名。云南解放初期,他由当时西南军区京剧团并入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后国防京剧团集体划归地方,成为云南省京剧团,从此,钰盛玺便在云南扎下了根。1961年,钰盛玺由剧团调入云南省戏曲学校任教,1963年逝世,终年50岁。
作为“富连成”的高材生,钰盛玺对云南京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新和教学两个方面。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是京剧艺术的发展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期,云南京剧名家金素秋、吴枫伉俪,根据彝族长诗《阿诗玛》编创了京剧《阿黑与阿诗玛》,这对于长期演出传统京剧的院团是一个突破和创造,但当时剧团并不看好此剧,而钰盛玺却大力支持此剧的排演,并饰演阿诗玛父亲一角,从人物造型到唱腔表演都是自己设计,很见艺术功力,这和他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1956年,文化部调该剧进京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是科学意义上的民族题材京剧。“富连成”的同学观看此剧后,赞扬钰盛玺“很能创造角色”。
《四郎探母》是一出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京剧,也是钰盛玺在科班学得好、演得好的一出戏,多年来演唱不衰。钰盛玺向云南戏校的学生传授了此剧,演出很受欢迎。
《失印救火》是一出以做工和念白为主的老生戏,钰盛玺在“富连成”坐科时曾得到雷喜福、王喜秀的真传。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他还对表演有所创新和改革。如剧中人白槐定计后下场时有四句西皮散板:“昔日曹操下江东,周郎定计用火攻,火烧曹兵百万众,还亏孔明借东风。”经马连良唱红《失印救火》后,这四句散板便流传一时,很受欢迎。但钰盛玺却认为,白槐此时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时间也较为急促,四句散板过于潇洒,很难催起白槐的澎湃心情。于是,他自编唱词,自创一段西皮流水板来刻画人物:“昔日里曹操下江南,要灭刘备与孙权。周公瑾火攻计虽然凶险,还亏那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战船。此一番去到洛阳县,收来了按院印信一家性命得保全。回衙门去见县太爷的面,管叫他啼笑皆非有口难言。”果然,他将此剧传授给云南戏校的学生后,每每唱到这里,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钰盛玺对传统京剧的一种再创造。钰盛玺在云南收的唯一徒弟杜振宝,系京剧名家杜文林之子。
钰盛玺在云南戏曲学校教学时还有一个创造,就是开设“艺术讲座”课程。“艺术讲座”对今天的艺术院校学生来说,是非常普通的一门课程。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所刚刚成立的艺术中专,这门课却具有开创意义。戏曲学校的专业课程是练功和学戏,学戏大都是口传心授。钰盛玺开设“艺术讲座”,从行当讲起,生、旦、净、丑各讲一章,四功五法又各讲一章,继而深入分析传统戏中的人物表演,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表演水平。他以渊博的知识讲授京剧艺术,并在教学中穿插讲述梨园界名师高徒的逸闻轶事,深受学生欢迎,提高了教学品位和质量,使之成为云南省戏曲学校教学中的品牌。这是钰盛玺对云南京剧的特殊贡献。
裘派传人裘世戎。裘世戎,1920年生于北京,比胞兄裘盛戎小5岁,其父裘桂仙系京剧裘派艺术创始人。裘桂仙时代,京剧花脸的演唱艺术追求“炸音”、“虎音”,以高亢响亮的黄钟大吕流行于世,而裘桂仙讲究韵味,创鼻音运腔,奠定了裘派唱腔艺术的基础。裘世戎从小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磨灵洗性,胸膛中沸腾着的就是裘派艺术的血液。裘世戎10岁时,入“富连成”学戏,成为第四科世字辈的学生。坐科期间,他便显露出不凡的才华,11岁时与同科学友俞世龙合演《断密涧》颇有神韵,时人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评论。1936年北平(北京)《立言报》发起童伶选举,各界纷纷响应,李世芳当选“童伶主席”,“生角冠军”是王金璐,亚军是叶世长;“旦角冠军”是毛世来,亚军是宋德珠;“净角冠军”即是裘世戎。这充分表明,裘世戎坐科时便是净行中的出类拔萃者。
裘世戎出科后,曾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搭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前夕辗转来到云南,先后搭班云南大戏院和西南大戏院,以铜锤架子“两门抱”的演技成为昆明京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之前,昆明京剧舞台上的净角,讲究的还是黄钟大吕,当裘世戎首次主演《连环套》时,他精湛的演技便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尤其是他那醇厚优美、韵溢弦外的裘派唱腔,如陈酒一般沁人心田,倾倒观众。从此,昆明观众认识了裘派,爱上了裘派,也迷上了裘派。
1961年云南京剧院成立,裘世戎被任命为副院长,后为云南省京剧院艺术顾问。自1949年入云南至1982年过早谢世,裘世戎便没有离开过云南这片土地,把精美的艺术才华献给了云南。裘世戎的代表剧目主要有《连环套》《铡美案》《姚期》。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云南京剧院进京演出,一日在吉祥剧院演折子戏专场,有裘世戎的《盗御马》。当天,上至马连良等老一辈京剧大师,下至中国戏校的少年学生均涌来观看。裘世戎精彩的表演,赢得一致好评。那天,裘世戎特别卖劲,竟至下场时大吼一声:“呔,马来!”一打马鞭,马鞭应声而断。幸好戏至此,尾声起,窦尔墩得意地下场了。这精彩的一鞭,换来了满堂彩。当时中国戏剧的权威刊物《戏剧报》月刊(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刊登了这场戏的彩照,予以宣传。那时,在国家级刊物上刊登剧照,全凭演员的艺术水平,不是出钱就可以买版面的。
此外,裘世戎常演的戏有《断后龙袍》《将相和》《除三害》《牧虎关》《白良关》《真假李逵》《群英会》《战宛城》等。塑造的现代京剧人物有《六号门》的胡二、《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南方来信》的警察局长、《风雪访亲人》的老贫农等。1979年,为抢救、传承裘派艺术,在云南省文化局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云南电影制片厂录制了《裘世戎舞台艺术资料片》,内有《坐寨盗马》和《姚期》两出裘派经典剧目,非常宝贵。
多才多艺张世鹏。张世鹏原名张世篷,1921年出生于北京,1931年入“富连成”,更名张世鹏。“富连成”的学生有两个来源,一为内行子弟,一为外行子弟。外行子弟入科一般不超过10岁,以便打好武功基础。内行子弟因为有家学渊源,入科年龄可以放宽。张世鹏系外行子弟,入科已有10岁,所以在科班特别勤奋用功。他先学武生,以短打为主,所学剧目为《花蝴蝶》《白水滩》《四杰村》等。由于学习刻苦,不慎伤了腰腿,于是改学小生,兼学老生。小生戏他学文武小生,如《黄鹤楼》《群英会》《白门楼》《岳家庄》《飞虎山》等。老生戏以唱做老生为主,如《审头刺汤》《失印救火》《莫成替死》等。虽然张世鹏小生老生兼学,但还是以小生应工,出科搭班也是以小生应聘。
客观地说,张世鹏在科班和出科后,都没有特别红过,这和大部分“富连成”学生的命运是一样的,也符合戏曲人才的规律。但一个戏曲演员无论能否成为大才,都和自身的条件密切关联。张世鹏虽然扮相俊秀,但身材较为矮小,嗓音不大高亢,这是他没有成为大角的主要原因。但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他却成了通才,无论在何处搭班,他既演小生戏,也演老生戏,还兼演丑行,同时担任执排导演和舞台监督工作。
上世纪40年代,张世鹏主要在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搭班演出。1950年在重庆参加西南军区京剧团,同年集体转到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从此在云南扎根。在国防京剧团期间,张世鹏是该团的主要小生演员,以演《黄鹤楼》《金玉奴》《玉堂春》《岳家庄》等剧目为主。他的表演大方、凝练、生动、流畅,很受欢迎。1957年,为支援边疆文化建设,他不计名利、献身边疆,和剧团的一些同志响应上级号召,到文山壮族自治州安家落户,组建了文山京剧团。文山在新中国成立前,从未有过京剧团队的演出,大部分群众也不知京剧。张世鹏和同事到文山后,从普及入手,向当地群众演员宣传京剧,介绍京剧,除演出外,还办一些辅导班,使京剧在文山不断深入人心。因为他多才多艺,在教《黄鹤楼》这出折子戏时,不但教周瑜的戏,还教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的戏,堪称京剧艺术全才。同时,他还和同事不断编演反映壮族人民现实生活的作品,使文山京剧团成为当时省内州市中最擅长演出现代戏的剧团之一,他们编创的现代京剧《壮家永远跟着党》,影响深远。
张世鹏除演小生、老生戏外,还兼演丑行,他演的丑角最著名的就是现代京剧《海港》中的钱守维。1970年,全省京剧骨干演员组成云南省革命样板戏学习班,成立4个剧组,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剧组,张世鹏在《海港》剧组出演钱守维。上海京剧院《海港》剧组饰演钱守维的是名丑艾世菊,是张世鹏在“富连成”时的师兄弟。当然,艾世菊被称之为是“正版”,张世鹏则是“学习版”。但张世鹏刻画的钱守维很到位、很精彩,举手投足都显现出钱守维这个内部敌人的阴暗心理,演得惟妙惟肖。当时云南的《海港》由关肃霜饰演方海珍,贾连城饰演高志扬,徐维奎饰演马洪亮,加上张世鹏的钱守维,这样强大的阵容并不亚于上海的“正版”,演出后受到不少赞誉。“文革”后,年届六旬的张世鹏在京剧院团以教学为主,2004年在个旧病逝,终年83岁,是落户云南的3位“富连成”学生中寿命最长的一位。
钰盛玺、裘世戎、张世鹏这三位“富连成”的弟子,虽然成就各异,但都为云南京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省文联)
匿名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