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克峻
范克峻,男,秦腔理论家。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
一生酷爱戏曲艺术,从1942年开始就从事业余秦腔演出活动,每年演出七八十场,为以后研究秦腔艺术打下了实践基础。1949年9月与朱军、薛炳坤、薛寿山创建兰州市秦剧研究会,1950年自筹经费出版发行《秦剧评论》期刊(为当时全国6种戏剧杂志之一,甘肃省第一本戏剧杂志)。1951年当选为该会主任委员。1953年任甘肃省文联戏改组副组长,并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1956年任兰州市文化局艺术科副科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央文化部第二届戏曲演员讲习会,担任汉剧组辅导员,梅兰芳为班主任。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改正。
1980年参加兰州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艺术片秦腔《三娘教子》、《杀狗劝妻》,担任剧本改编及艺术指导(为甘肃省的第一部秦腔艺术片)。1982年任甘肃省陇剧团副团长。1984年甘肃省陇剧团创作排演的《异域知音》,担任艺术指导,并获中央文化部奖励。1986年奉命创办隶属于甘肃省联合大学的戏剧干部创作专修科并讲授《名剧欣赏》、《戏曲创作》,为甘肃培养了一批创作戏剧的中坚力量(如张明、胡豫川、牟瑜、田小牛、刘劲、杨家宁等,此班也被称为甘肃戏剧界的“黄埔一期”),1988年离休后为甘肃联合大学讲授《写作》及文秘课程。
于1943年即开始写作戏曲评论,从事戏剧工作60多年来,先后创作《秦腔大师》、《钗头凤》、《断鸿零雁记》《关羽月下斩貂蝉》、《血溅香阁》及改编移植《曹操与杨修》、《玉虎坠》、《八件衣》、《琵琶记》等20余部。1988年离休后专门从事写作,在中央及省内外报刊发表文艺评论、散文、随笔数百篇,于1996年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文集《艺林细雨》,2004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文集《艺林微风》等。
是甘肃最早的戏改干部之一,从业余爱好到从事戏曲工作已经六十多年,涉足的吸取门类也较多,如编剧、导演、表演、戏曲研究及剧团管理等。多年来勤勤恳恳、热情洋溢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创作及改编的剧本,尤其是《钗头凤》、《断鸿零雁记》、《琵琶记》等倾注了满腔热情,《秦腔大师》曾获199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庆祝共和国五十周年文艺作品研讨会”一等奖,但尽管如此,这些剧本却并未展现在舞台上。
1988年离休。2007年8月,他把珍藏多年的16本《陕西传统秦腔剧目汇编》以及部分珍贵老照片无偿捐赠给了秦腔博物馆。
所演过的秦腔剧目有:《三滴血》的周仁瑞(全本)、《鱼水缘》的黄岘(全本)、《蝴蝶盃》的田云山(全本)、《回荆州》的刘备、诸葛亮、乔玄(全本)、《打金枝》的唐明皇(全本)、《铡美案》的陈世美(全本)、《因果鑑》的万谔(全本)、《五典坡》的薛平贵(后本)、魏虎(后本)、王允(前后本)、《拆书》、《周仁回府》、《杀驿》、《放承恩》、《斩经堂》、《苏武牧羊》、《烙碗记》、《梅龙镇》、《送女》、《汾河湾》、《镇台念书》、《打镇台》、《铡丁勇》的包拯(全本)、《游龟山》的芦林(全本)、《反大同》的八凯、《抱火柱》的纣王、《蜜蜂计》的晋献公、《黄鹤楼》、《别窑》、《走雪》、《拜台》、《串龙珠》、《四郎探母》、《放饭》
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2010年在兰辞世,享年83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9-02
编辑整理:小豆子、京腔京韵、细雨微风0931
浏览次数: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