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王一明(王曰叟)


王一明便装照
王一明便装照
出生1926年,农历丙寅年
逝世2004年,农历甲申年

人物分类
越剧 剧作者
越剧 导演工作者
王一明,男,越剧编导。宁波东乡大碶杨家桥村(今北仑区大碶街道王隘村)人。曾用王铁珊、王一鸣、王曰叟等笔名在宁波报刊上发表诸多副刊文章,后来在上海从事越剧编剧和导演时,用得最多的笔名是王曰叟。

王一明的祖上以制作和经营锡箔为业,家境殷实,在村里建有独栋大宅。11岁时随父母去上海。王一明在上海先后读完小学和中学,读书期间,他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表演。他在《看戏看热闹》一文中写道:“这几年我看戏看电影极多。”“吸引我去看的是报纸上的广告。广告不是干巴巴而是形象生动的噱头、特技和机关布景等等。”

王一明1945年间开始向报社投稿,不久后转向戏曲创作。《大生产》是王一明在1950年1月即兴写就的一部越剧小戏,初衷是应征报社为宁波春节戏剧竞赛创作的,结果报纸只发表了他的《大生产》。到了春节期间,职业剧团都加演该剧,各地农村剧团也纷纷演出。

1950年10月23日,宁波当时家喻户晓的佩卿剧团在天然舞台演出了由王一明编导的《鞭声泪痕》。八幕七景的《鞭声泪痕》是一部“红色”剧作,与当时的时代紧密相合。故事中,“妻子中毒计,丈夫挨血鞭,虎口欲脱离,魂归离恨天”。主题突出,爱憎分明,并且以情动人,格外有艺术的说服力。当时宁波的戏曲演艺仍以“路头戏”为主,而《鞭声泪痕》则是创作剧,被誉为“典型创作”,王一明一炮走红。

王一明在剧本创作中更倾向于“新剧”,也即剧本体现时代意识和革命精神。其他早期作品包括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编导的“六幕反封建大悲剧”《祥林嫂》;为“迎接国庆”导演的“华东地区最新两大杰作”《父子争先》和《玉面狼》;五幕七景古装史剧《浙东义士》等。

1953年,王一明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白秋练》编排了《白鲤嫁郎记》并大获成功。

自1954年起的12年间,有38部作品被王一明推上舞台。同时,他的艺术触角还伸展到其他戏剧剧种,如为沪剧团导过沪剧传统戏《酒缸计》、为锡剧团导过《避火珠》等。另外还有话剧本、淮剧本、京剧本等问世。王一明编导的剧目中,革命现代戏占了很大比重,如《摇篮曲》、《金沙江畔》、《山乡风云》、《红色灯标》、《带枪的女理发师》等。[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1/06/22/030261262.shtml 越剧编导名家王一明在宁波的早期红色创作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鲍乐乐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1-09-02
编辑整理:小豆花
浏览次数:1000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