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潘鼎新(潘小樵、潘桂松)


潘鼎新
潘鼎新
出生1917111日,农历丙辰年十八
逝世1971723日,农历辛亥年初二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潘鼎新,男,京剧老生。原名潘小樵,生于上海。出生于梨园世家,潘月樵的第二个儿子。

八岁开蒙,先后向刘汉臣姚宝奎刘振廷冯子莲等学艺。他从父亲潘月樵学了《捉放曹》、《凤鸣关》和《空城计》。十一岁那年,因潘月樵患病常吐血,家境日艰,便将他拜给董德春门下当学徒,授艺名潘桂松。从此跟随着师父到蚌埠、南京、福州、扬州、常州、瓜州等地搭班演戏。十一岁时在蚌埠“新新世界”首次登台演出,饰《黄鹤楼》中的赵云。一九三二年,潘鼎新处在变声期,嗓音失润,经杨桂亭盖俊庭刘坤荣吕君樵徐鸿培周凤文等师友介绍,辗转在上海广东大戏院、三星舞台和福安公司大京班短期搭班演武戏。

一九三七年,经京剧演员金素雯介绍,潘鼎新结识了话剧运动的先躯——“左联”领导人之一的田汉和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歌(平)剧部”,周信芳任主任,潘鼎新与高百岁杨宝章金素琴、金素雯、吕君樵、李瑞来、徐鸿培等十多人任理事。在田汉、周信芳等的带领下,和金素琴、金素雯等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和轰炸,奔赴上海近郊,在前沿阵地上为抗日健儿、负伤战士进行慰问和演出。一九三九年,经他的昆曲老师周凤文介绍,与当时同台演出的女演员陈剑云结婚。辗转于芜湖、南京、汉口、无锡、上海之间搭班唱戏,先后与张慧聪赵晓岚关肃霜戴绮霞王韵武董明艳陈鹤峰等同台演出。一九四四年十月,到了当时的陪都重庆。通过好友李紫贵的介绍,在重庆第一剧场搭上了班,同事中有赵荣琛金素秋等人。一九四七年五月,他沿江演出到达了宜昌,和席慧馨席上宾汤志朋陈云瑞施子建等成立了“建华剧团”,坚持走欧阳予倩创办的“中华剧团”演改良京剧的路,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如:在后台不烧香,不拜祖师爷;实行导演制;运用一些话剧手法;老戏要加灯光、布景等。陆续排演了《升官图》、《秋海棠》、《新渔夫恨》、《武松与潘金莲》等改良京剧。

一九四八年与张宝彝夏韵秋张少昆新玉芳靳万春、陈云瑞等人一起成立了“荣联剧社”(不久,席上宾、席慧馨夫妇前来加入该剧社)。

一九五零年,潘鼎新和“荣联剧社”的演员们组成了“新声京剧社”,陆续排演了《新渔夫恨》、《白毛女》、《九件衣》、《逼上梁山》、《蔺相如与廉颇》、《信陵公子》、《闯王遗恨》、《三世仇》、《姻粉美人》、《红娘子》、《双喜临门》、《岳飞》等戏,

一九五一年“新声京剧社”被地方政府接管,改为“万县市京剧团”,潘鼎新被任命担任团长职务。从一九五三年起一九五六年止,他连续导排和主演了《小女婿》、《白蛇传》、《孔雀胆》、《春香传》、《大禹治水》、《大破东平府》、《劈山救母》、《水泊梁山》、《野猪林》、《黄泥岗》、《蝴蝶杯》、《花木兰》、《文天祥》、《后羿和嫦娥》、《十五贯》等三十多个剧目。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剧团移植改编和演出了《李双双》、《霓虹灯下的哨兵》、《夺印》、《杜鹃山》、《大战平型关》、《三顾茅庐》、《卧薪尝胆》、《海瑞上疏》等戏,一九六四年七月,任赴京观摩革命京剧演出大会四川组副组长,他同全体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一九七一年因患胃癌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华香苓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0-01-04
编辑整理:流水
浏览次数:7561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