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殷振家
梨园百年琐记目前还没有殷振家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这个人物暂时还没有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殷振家(1919-2001),男,滑稽戏的导演。生于1919年,又名殷汛,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35年在武汉张楚中学读高中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当时武汉的首批成员之一。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国立戏剧学校,师从戏剧大师曹禺先生。1938年8月在汉参加由田汉、洪深等主持领导、冼群为队长的抗敌演剧队第七队,任队员、宣传组长、戏剧指导员,在第三战区浙江等省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参加浙江第一、第二巡回戏剧歌咏团,任戏剧指导员。1940年参加“桂林海燕剧艺社”,同年下半年参加由蒋经国主办的教育部巡回戏剧教育队第二队,驻扎赣州,任研究组主任。同为队友的还有张乐平、黄永玉、荒烟等艺术大家,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时殷还担任了“赣南艺术人员训练班”戏剧系任课老师。抗战胜利后参加演剧第十队,任戏剧指导员。1949年成为华北人民文工团导演。1950年殷振家随队参加了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担任创作研究员,参与导演了《莫斯科性格》等剧。同时任中央戏剧学院北分院讲师,据说当年于是之先生曾是他的助教。1952年因历史原因,被调往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执教,已故“青话”导演胡伟民就是殷在那个时期的学生。1955年调离上戏,遇当年演剧队故友、已是著名滑稽演员的杨华生、张樵侬,并受邀担任大公滑稽剧团的导演,遂成为当年“大公-人滑”黄金团队的一员。凡是“大公”、“人滑”的经典剧目,大多由殷振家导演,包括《七十二家房客》、《苏州二公差》、《阿Q正传》、《糊涂爷娘》、《两厢情愿》、《其乐无穷》等,以及青艺滑稽剧团的《出租的新娘》、《死要面子》。另外还在杨华生先生的艺术文字资料撰写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执导“杨华生艺术生涯六十周年纪念演出”。
众所周知,海派滑稽是一项俗文化,是一门寄生艺术,只有“笑”是它的本位体。表现手段上大量学习了其他艺术种类,在吸收民间养料的同时不免带有低俗流气的掺杂。振家先生作为具有较高素养的戏剧工作者,将话剧的演剧精神融入了海派滑稽,对提高滑稽戏的格调做了巨大贡献,使之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例如以往滑稽戏开场大多都会采用热闹的手法来调动场内气氛,而殷导引用话剧的方式,开创了静场开幕的做法。例如80年代初的滑稽戏《两厢情愿》,以开幕音乐悠悠缓缓的,抒情婉约,契合主题,使场内演员与观众都能静下心来进入剧情,另辟蹊径抓住观众的内心。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更视之为欣赏。
张乐平曾形容他又瘦又小,长得实在不怎么样!但就这么长得不怎样的一个人,却文化底蕴深厚,才华横溢,不可斗量。因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熟知,作为文化专家,期间也多次为其他剧团导演过多部剧目。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拍前,导演王扶林专门征询过殷振家的意见,为其剧本、服装等参考把关。振家先生为人正直,处事低调,但脾气倔强,出了名的倔老头,晚年妻子又患重疾,境况也并不如意。当年曾在演剧队受过他关照的小伙伴,后来成为艺术大师的黄永玉,90年代在上海找到了他。此后每年相赠画作,并委托买家兑现,改善其境遇。2001年,殷振家去世,黄永玉专程从北京来沪参加追悼会,作最后告别。
作为一名当年的热血文艺青年,投身于革命,本该享有与伙伴一样的荣誉与光环,但命运的捉弄,最后在一片本不属于他的天地里默默无闻,却也创造了一段另外的历史。
很多人感叹上海滑稽后继无人。其实换个角度看来上滑稽界不缺演员,难得的是像殷振家这一辈的懂滑稽的好编导。上世纪滑稽界曾有一批杰出的编导,同样为海派滑稽撑起了一爿天。
匿名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