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武正豪
武正豪,男,京剧老生、琴师、教师。
1942年入上海戏校,工老生,后倒仓改拉京胡,得杨宝森亲授,经常为杨宝森调嗓。他的唱功和表演以及琴艺皆得杨宝森先生之亲授。他的胡琴既有杨宝忠先生之风味,但胡琴套子和垫头与宝忠先生又有不同。不同之处乃宝森先生亲自调教和要求的结果。所以他的琴声又有宝森先生的风格。武正豪称呼宝森为老师,称呼宝忠为大爷。通常宝森先生为他说完戏,即由他吊嗓。日复一日,他对老师台上经常演出的折子戏,已是滚瓜烂熟,再由熟中取巧。加之老师不断替他加工,他自己在后台又不断仔细观摩和揣摩杭子和先生的鼓点和路子,宝忠先生的尺寸劲头,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的杨派技艺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机会不负苦心人。1951年抗美援朝,上海京剧界义演捐献飞机大炮,周信芳主动愿意和宝森先生合演一出《搜孤救孤》。这在当时上海是一件很轰动的大事。各地内外行赶来捧场的不计其数。但当天杨大爷宝忠先生在虹口收徒竟因贪杯而酩酊大醉。开罗前虽赶到后台竟不克上场。武正豪在宝森先生之授意下,可谓临危受命救场,这也是杨先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传为一段佳话。开锣后直到公堂一场,二黄原板老生对唱,观众甚至台上有些演员都以为胡琴仍然是杨大爷,及至原板唱完,堂鼓起哭皇天牌子,胡琴拉到激昂之时,弓子由单变双,初如流水行云,后似万马奔腾,加之杭先生的鼓套配合胡琴的节奏,轻重缓急犹如天衣无缝。文武场此时推波助澜让二位大师演员发挥到淋漓之至,全场掌声如雷。演出结束谢幕才发觉胡琴是此堂乐队的新人武正豪,真可谓一炮打响而成名于上海滩。
其实宝森先生一直有意培养武正豪成为宝忠先生之后备和接班胡琴,只是天时地理各种因素条件不全,加之宝森先生天不假年,未能成全。武后来辅助同门师兄关正明参加武汉京剧院。在武汉京剧院时期收徒喻子祥,此君天赋异禀,但一直无缘剧团,长期活跃于群众舞台。
文革后受杨派老生蒋慕萍之邀请加入江苏省京剧院。曾多次和上海京剧院合作演出、录影,留有不少音像资料。其中京剧曲牌的夜深沉一曲,堂鼓和胡琴由他一人合成,该曲颇有杨宝忠先生当年留下此曲的风味和风范。后在江苏戏校任教。武先生退休后受香港中文大学之邀请,在港发扬光大杨派十余年,桃李满天下,晚年定居上海,各地慕名前来求教者仍然络绎不绝。
于2013年病逝,享年84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高一鸣、钱俊伟、王新农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6-06-02
编辑整理:大戏魔、匿名、小豆子、参考消息、参考消息、匿名
浏览次数: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