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桂遇秋
桂遇秋,男,黄梅戏史论研究者。笔名莫诚斋、学犁、馨洁,湖北省黄梅县人。
自1950年8月参加工作起,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从事黄梅戏艺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共发表、出版了黄梅戏史论、民间文学、地方风物、党史人物等方面论文、传记、散文200余篇(册)、约三百余万字。1963年,群盖堂等社出版了他创作、改编的《新拾棉花》、《李益卖女》、《过界岭》和《刘老汉猛斗铁算盘》等小戏、唱词4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戏剧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先后出版了他主编、撰写的《黄梅采茶戏志》、与人合编的《邓雅声烈士及其遗著》(李先念题词、茅盾题签);撰写的《五祖寺》、主编的《黄梅县志》(上部)、主撰、组编的《黄梅戏史料专辑》(《湖北文史资料》第49辑)。由他改编的传统小戏《陈姑追舟》被编入《湖北曲艺音乐集成》。撰写的黄梅戏系列研究成果《民间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民间舞蹈在黄梅戏中的运用》、《风俗、杂艺在黄梅戏中的运用》、《启蒙读物在梅戏中的运用》、《民间体育在黄梅戏中的运用》等文稿,从1987年起,在《黄梅戏艺术》杂志连载。1960创作改编的黄梅戏传统大本戏《血掌冤》,在黄梅县和鄂皖赣部分市、县先后上演了300余场,成为湖北省黄梅戏最有影响的剧目之一。
自建国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为追寻黄梅戏流播发展的漫长曲折轨迹,他先后踏遍了鄂、赣、皖、浙、闽、湘、豫7省56个县市的部分城镇和乡村,以及黄梅县所有的乡镇的大部分村湾,走访了与黄梅戏有亲缘关系的采茶花鼓等28个剧种的480多位老艺人、老“文化”、老戏迷,查阅了所到的各省地市县的通志、府志、县志及文献资料2500余册,选读了宋元以来的野史、文人笔记、诗词、民间文学及解放后的戏曲期刊2000余册,研读了传奇杂剧、黄梅戏与花鼓诸腔的传统剧目700余个,选录了花鼓诸腔民间名艺人唱腔磁带29盒,他考证、搜集、整理的有关黄梅戏的艺术档案达350余宗,千余万字。
50年间,他自费抢救、挖掘、搜集黄梅戏传统剧目305本、出,其中有20多个剧目为稀世孤本,共计600余万字。1990年至1999年,对其中的236本、出进行了整理、校勘,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结集为《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丛书,分为15集出版,计480万字。此套丛书的问世,结束了几百年来历代黄梅戏艺人口传心授、没有印刷版本的历史,完整系统地反映了黄梅戏发源地传统剧目的基本状况,具有较强的艺术和史料价值。鉴于他在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篡和资料整理工作中成绩卓著,1988年10月,国家文化部等三部委给他颁发了嘉奖证书;他几十年如一日,含辛砥砺,自强不息,倾情民间,执著追求黄梅戏艺术,受到中国黄梅戏艺术界专家学者充分肯定。1991年中国第三次黄梅戏学术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评价,称之:为实现黄梅戏新的腾跃,准备了动力资源。《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海内外30余部辞书著录了他的业绩。
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歌谣学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社会科学联合会、安徽省黄梅戏研究会会员。黄梅县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7-07-29
编辑整理:黄梅:桂靖雷
浏览次数: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