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李敏


李敏
李敏

人物分类
越剧 旦行演员
李敏,女,越剧花旦。

一九八二年,芳华越剧团到浙江招收学员,因为班车晚点,年仅十四岁的李敏姗姗来迟。等她到达考点时,招生老师都已打点行装准备离开了。幸运的是,老师推迟了乘车时间,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场面试。果然,小姑娘一开唱就不同寻常:“官人你好比天上月,为妻可比那月边星。那月若亮来星也亮,那月若暗来星也暗……”一段清悠婉转、娓娓动情的《盘夫索夫》唱段,留给考评老师极好的口碑。经过初试、复试、三试,李敏顺利过关,成为当地唯一考入“芳华”的学员,并进入福建省艺校表演系开始为期四年的学习。虽说“芳华”演的全是文戏,但对演员的基础功要求却一点也不含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样样要到位。无论春花秋月还是严寒酷暑,清晨西湖畔练功、吊嗓,她风雨无阻。为了练好唱腔,临睡前,她还戴着耳机反复琢磨。

在选择行当和唱腔流派上,刚开始倒是费了一点周折,因为她生性活泼可爱,天真调皮,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她天生是小花脸的料。先跟李金凤老师学声腔,后因嗓音条件好,对“王”派情有独钟,外型又长得有点像林黛玉,所以又受命攻“王”派。

1986年秋,李敏以优异的成绩从福建省艺校毕业,分配到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毕业汇报演出的时候,因扮演《柳毅传书》中龙女角色的演员生病,临时需要调换演员,李敏便被推了上去。这个偶然的机会使李敏的表演才华得以展现。“芳华”的创始人尹桂芳先生看完演出后,对李敏的表演予以好评。同年8月,福建省艺校学员毕业演出,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隆重举行。李敏扮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圆了她心中萌发的多年梦想。王文娟观看了演出后,欣然拉着李敏的手,鼓励她勇攀艺术高峰。

继越剧《红楼梦》演出成功之后,李敏在越剧表演艺术道路上,花开不断。她与当时芳华的另一年青演员王君安一起,在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形象,成为“芳华”的当家花旦。

李敏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首届全国越剧大奖赛“优秀演员奖”,首届全省越剧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首届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数十个奖项。

1996年,与她合作十二年的最佳搭档王君安远渡美国,离开了“芳华”。一夜之间,失去配戏的“相公”,李敏形影相吊,孤掌难鸣。是离开“芳华”远渡重洋另谋发展,还是另辟捷径改行去唱流行歌曲,何去何从?从艺二十年的李敏,面临她人生最艰难的抉择。李敏坦言,她与“芳华”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演员和剧团的关系,而是情感与生命交融的关系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二十八岁的她毅然做出了一个重大而出人意料的大胆决定:在扮演了十多年的花旦之后,改攻“尹”派小生。1997年新年伊始,她专程赶赴上海,拜尹桂芳先生为师。

得益于自己清纯甜美的嗓音和对人物的准确理解,她的唱腔很快得到了尹老先生的认可,可是表演上,真正改头换面由旦换生,就不是绣鞋换厚底、团扇换折扇那么简单。一切从零开始,李敏拿出当年初入戏校当小学员的那股劲,跟着艺校老师学习靴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敏终于在尹老先生八十寿诞之日,以“尹”派弟子的身份登台亮相,出演“尹”派艺术的“看家戏”、“芳华”的“镇团之宝”——《何文秀》,得到尹桂芳先生的赞许。

然而,出于演出需要,李敏又“恢复”了女儿妆,回到“芳华”当家花旦的位置上来。此后,李敏的“小生”功夫作为一种艺术储备,适时展露。

为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艺术总监。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8-09-03
编辑整理:alougoodluck
浏览次数:6116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