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李奘图


李奘图
李奘图
出生19108月,宣统二年(庚戌)
逝世19717月,农历辛亥年

人物分类
京剧 琴师
李奘图,男,京剧琴师。生于山东蓬莱市城里南关镇。

自幼在家读私塾,青年时期即离家去天津“南开”读书。读书后即回蓬莱,先后做过中学教员、会计等工作。李奘图早在天津就读时,就爱上京剧艺术,在天津期间广交梨园朋友。因为李先生为人厚道,待人热情,深得朋友们的称赞,人缘极好。李奘图在天津除上学外,就是看戏会朋友,切磋琴艺,毕业后回到蓬莱几乎天天都在练琴,而且十分的认真。之后,李先生又随朋友去青岛谋生,从此就在青岛扎根成家。

1940年以后,李先生的琴艺突飞猛进,并专攻梅派青衣及、马派老生,20世纪40年代,凡是到过青岛港演出的专业团体,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琴师和主演,李先生都是热情款待,慷慨解囊,赠送他们各种礼物,并请客吃饭,游览市容及古迹等等,为的是向他们学一些琴技。有一年,梅兰芳先生去青岛演出,李先生为了向王少卿学习《宇宙锋》里的反二黄的花过门,竟送王少卿一顶当时很名贵“法兰绒”的礼帽(价值60块大洋)。

20世纪40年代中期,李先生已经成为青岛市名票、第一琴师,这也是他个人琴艺的颠峰时期。他所傍的为马派老生曲学海,梅派青衣季砚农秦士元李少卿等,同时期的还有武生王镇金,架子花于震之等,这些人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一级棒”,水平相当的高(因为这些人都是花大价钱学的戏,都是名家亲自一招一式的教出来的)。当时这些人的组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剧团,像全部的《群借华》、《四进士》、《铁龙山》、《击鼓骂曹》、《凤还巢》、《西施》、《三娘教子》这些大中型的传统戏经常演出,如一些赈灾、捐助等各种公益活动,都由这些人出演,每次演出都盛况空前影响极大波及到京、津、沪一带。这时的李奘图在参加每场演出时,如原永安大戏院、华乐戏院、市礼堂等,舞台右侧(下场门,乐队伴奏处的台口)都要立一块牌匾,上写:“特请岛上第一琴师李奘图先生操琴”几个醒目的大字,每当李奘图上场就坐的时候,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之后当地报纸电台更是以大量篇幅追踪报道。

与此同时,李奘图还培养长子学戏,他让李门(当时七岁)扮演《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儿,还特为李门请了一位琴师李长清每星期一、三、五为其说戏调嗓子,以完成《三娘教子》的演出。在永安戏院演出《三娘教子》,曲学海的薛保、秦士元的三娘、李门的薛倚儿,当李门上场时,台下李门的母亲、姨妈、外婆等都为孩子捏了把汗,但演出十分成功并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1949年解放后,由于时局的变动,李奘图决心“下海从艺”,先后在山东傍过陈永玲许翰英孙荣蕙、季砚农等人。20世纪50年代初期又到天津结识了杨荣环杜中(琴师)、丛鸿奎(琴师)、李宝华(琴师),每日聚在一起研究琴艺。

1956年李奘图参加了北京马连良京剧团,与孟广亨合作为罗蕙兰伴奏,孟广亨是梅先生的弟子后改操琴,也是票友出身。此时与李幕良、月琴高文静等同台合作。无独有偶,几十年后,罗蕙兰女士应邀去台北访问,台方请她演出全部的《生死恨》,她满口答应,并由台方给她约请台湾琴师伴奏,不料在即将演出时,两位台方琴师突然变卦。当时经朋友介绍引见,请被台北国光剧团聘为客座教授的李门、李超昆仲帮忙救场。鉴于梨园规矩“救场如救火”李门、李超二位欣然应允。三天后在台北国军文艺中心演出(罗蕙兰扮演韩玉娘、于万增扮演程鹏举)。罗蕙兰风采不减当年,李门、李超更是配合默契,琴技伴奏堪称炉火纯青。罗蕙兰十分满意,再三道谢,并说看到你们二人想起当年李先生。

20世纪60年代,李奘图又参加了原中国京剧院四团(1958年全团调往宁夏,改为宁夏京剧团)。李先生与长子李门为李丽芳操琴。该团主演有:李鸣盛、李丽芳、郭元汾班世超王和霖李荣芳殷元和李盛荫王吟秋等演员,乐队有:鼓师马玉山马玉芳马玉和,琴师有苏盛琴(李门、李超的老师),还有钟世章

李奘图“文革”受到冲击和迫害,并被编织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批斗折磨,精神肉体受到了极大的凌辱,于1971年7月含冤与世长辞。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李超李门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10-14
编辑整理:流水
浏览次数:5747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