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曹畹秋


梨园百年琐记目前还没有曹畹秋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这个人物暂时还没有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曹畹秋(1925一),女,常州人。父亲曹金生从小就流落上海,一直在戏班里跟包,曾傍过金少山、杨菊笙等名角,但收入微薄。因家庭贫困,13岁时由老艺人赵云卿介绍,拜名旦水仙花(王宝臣)为师,习青衣花旦,开蒙戏是《花田错》、《御碑亭》,以后又学了《玉堂春》、《生死恨》、《凤还巢》、《金锁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破洪州》、《辛安驿》、《红娘》等戏。在师门八年,每天要为师娘干杂活,自己只得起早摸黑练功,每天半夜二时许就起身,在马路上练腿、下腰,直到天亮。练功时腿上扎上硬跷,师父抓起一把把铜元撒在马路两侧,她就得踩着跷一左一右向两侧一个个地弯腰俯拾,上千个铜元,不准漏掉一个。经过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练就了一身过硬功夫:踩跷绕着缸沿走,如履平地;吊嗓时,站在长板凳上立起的砖头上,一吊两小时,师傅即使有意轻碰也不倒下;踩跷捡铜钱,一捡就是上千只;身扎大靠,双手提水跑圆场,一口气便跑上七八十圈。
15岁首次登台于上海卡尔登戏院,搭周信芳先生的“移风社”,演出《花田错》,她艺名王玉琴(从师姓),周信芳颇喜其艺,为其更名为王瑜莹。此后,又从十四盏灯(王福卿)学了《紫霞宫》、《阴阳河》、《红梅阁》等剧;从陶玉芝学了《十三妹》、《铁弓缘》、《汉明妃》等戏,陶还亲到梅门,学到《别姬》中的剑套子,再转教给她;冯子和教给她《打花鼓》、《花田错》、《拾玉镯》等花旦戏;芙蓉草亲自为她加工整理《十三妹》和《穆柯寨》;王兰芳教给她《乌龙院》、《活捉三郎》等戏。满师后更名曹畹秋。曾与高盛麟合作演出于黄金大戏院,后又与盖叫天、叶盛章合作演出于天蟾舞台。1947年挑梁演出于常州西区大戏院。以后又去台湾,在台北新民大戏院献艺三个月,轰动宝岛。1948年与李万春、袁世海合作演出于中国大戏院。1950年与王琴生合作演出于南通更俗剧场。1951至1953年与张翼鹏、宋宝罗、刘奎官等演出于苏州、南昌、上海等地。此后又与徐鸿培等演出于山东、河南、浙江等地,上座率极佳,驰誉南北。
1956年曾在济南以《汉明妃》一剧获山东省戏曲会演一等奖,次年获鹰厦铁路慰问演出奖。1957年参加安徽省京剧团,辗转演出于皖南、皖北等地。后任合肥市青年京剧团副团长。1979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又被提为市京剧团副团长。1979年、1982年又两度被评为合肥市劳动模范。
1981年1月18日应安徽电视台邀请拍摄录像《昭君出塞》,向台湾同胞作春节慰问演出。其演出代表剧目有《阴阳河》、《李慧娘》、《辛安驿》、《醉酒》、《十三妹》、《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
曹畹秋晚年时仍然宝刀不老。1990年,武生名家厉慧良来皖与省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剧中糜夫人之圆场功颇为吃重,厉先生特点曹演此角。曹彼时已65岁,但跑起圆场来,仍旧两腿如飞,一似当年,真可谓练就的硬功不负人。她自中年起就开始扶植、培养青年演员,与学生们同吃同住,深受爱戴。退休后,她依旧心系剧团,凡剧团业务活动需要她,她随叫随到;凡是要求跟她学戏的,她仍然有求必应。

霄寒楼主 提供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