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彭秋红


彭秋红便装照
彭秋红便装照
出生1954年,农历甲午年
逝世20231121日,农历癸卯年初九日,凌晨

人物分类
绍兴平湖调 演员
彭秋红,女,绍兴平湖调演员。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祖父为绍剧演员、父亲是绍剧乐队指挥。

自幼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萌生出对戏曲艺术的深厚情愫,促使着她一生坚持行走在绍兴平湖调传承发展的道路上。

1973年考入绍兴县曲艺团,开始系统性学习绍兴平湖调艺术,踏上从艺之路。学有所成后,便跟随师傅郑关富等上山下乡开展演出活动,十余年间为城乡观众演出千余场,书目有《秦香莲》、《双珠凤》、《李双双》、《不平静的产院》、《节粮》、《紧急电话》、《约会》,以及平湖调节诗《曾记梨花细雨天》、《渔舟停泊柳荫东》、《花有清香月有影》等。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曲高和寡的绍兴平湖调艺术逐渐失去演出市场,艺人们也被迫离开心爱的舞台而改行,彭秋红老师先后从事过营业员、开票员、打字员等职业,后进入绍兴日报社工作直至退休。

进入21世纪,我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绍兴平湖调等优秀传统文化迎来发展的新春天。2004年,绍兴市文化馆(时称绍兴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创作排练绍兴平湖调开篇《越三烈》、《秋瑾颂》等,特邀彭秋红等老师参与表演,由此,彭秋红老师又重返舞台。

重拾旧业而初心不改。自2004年开始,彭秋红老师始终积极参与绍兴平湖调的各项保护、传承、传播工作,配合开展抢救记录和保护工作,助力绍兴平湖调档案建设;勇于担任绍兴平湖调培训班、传习班授课教师,培养后继人才;支持协助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展曲目创排展演,促进实现绍兴平湖调新时代的活态传承;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展演比赛活动,如2007年5月,与郑关富老师等搭档表演绍兴平湖调《白雪遗音》,获得浙江省第三届曲艺新作大赛暨全国“群星奖”选拔赛“演出一等奖”;同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决赛上,如愿斩获全国“群星奖”;2012年12月,参加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表演平湖调节诗《曾记梨花细雨天》,获得银奖。

2006年5月,绍兴平湖调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离不开彭秋红等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彭秋红老师,也先后入选绍兴市级、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3年因病在绍兴逝世,享年70岁。[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https://mp.weixin.qq.com/s/fD2hLa0v1PvfhLIdUBJceQ 斯人已逝,越韵长存!沉痛悼念绍兴平湖调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秋红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5-02-12
编辑整理:匿名
浏览次数:155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