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张晓斌(张孝斌)


张晓斌便装照
张晓斌便装照
出生194554日,农历乙酉年廿三
逝世2020517日,农历庚子年廿五日,20时41分

人物分类
眉户戏 剧作者
眉户戏 丑行演员
眉户戏 史论研究者
张晓斌,男,眉户戏编剧、剧评家、演员。祖籍陕西蓝田。生于泾阳城关镇贞节巷。原名孝斌,工作后易名张晓斌。

自幼酷爱戏曲艺术,又因家境贫寒,13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因天赋较好,适应性强,被分配到以演现代戏为主的该院三团(眉碗团前身)跟班学艺。进院三个多月后即随陕西戏曲赴京演出团晋京演出,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从事戏曲艺术的信心和勇气。

作为演员,张晓斌先后在20多出戏中扮演不同行当、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如《梁秋燕》中的董学民、《中国魂》中的周小强、《江姐》中的华为、《芦荡火种》中的沙四龙、《白沟河》中的杨七郎、《清风寨》中的浪子燕青、《藏舟》中的田玉川、《起解》中的崇公道、《红色娘子军》中的小庞、《两颗铃》中的袁治恒、《粮食》中的李昆、《岳王庙传奇》中的高小明、《枫叶红了的时候》中的陆峥嵘、《千家万户》中的华宝、《张古董借妻》中的张古董等,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张晓斌结合剧团工作实际,认真熟悉艺术规律,努力向编导合一、兼及演员与评论的目标奋进。曾独立或合作创作、改编、移植戏曲剧(节)目150多部(件),导演大小剧目数十个,其中编导眉户现代戏《臂塔圆舞曲》1993年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优秀作品奖,被评为陕西十大新闻之一;创作(合作)眉户现代戏《陕北婆姨》2000年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并获2001年陕西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暨第14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提名奖”;改编并主演眉户喜剧《张古董借妻》,连演近百场,省内外几十个剧团学习排演;重排眉户古典剧《屠夫状元》1990年参加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1995年改编秦腔《狸猫换太子》(前后本),其中《抱盒》、《拷寇》在陕西青年演员“易发杯”大赛中获优秀剧本改编奖;撰写戏曲电视节目《故土情深三秦春浓》获全国省市级电视台评比二等奖;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浅评秦腔的改编》获陕西省文艺科研优秀论文奖;在《陕西广播电视报》发表《戏苑趣话》专栏文章30余篇等,总计达百万字。他以自己辛勤劳动的业绩,成为三秦剧坛上较有影响的人物。

从1987年首届“西凤杯”开始,张晓斌开启了他的戏曲节目主持人生涯。他把戏曲的特色与诗词的韵味、相声的机趣与小品的幽默、快书的热烈与民谚的诙谐、演讲的风采与朗诵的气质等,有机地融于一炉,并借鉴对联、成语、歇后语、顺口溜甚至广告用语等形式,予以巧妙化合,使自己的节目主持具有极好的文化内涵。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开拓性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且具有神韵的“西部戏曲节目主持人”风格,被誉为“陕西戏曲主持第一人”“陕西戏曲舞台第一铁嘴”。先后为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及卫星广播撰写并播讲《梨园趣闻》140余篇,《戏曲名段点评》50余篇;2018年3月起,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推出戏曲专栏《三秦戏话》,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陕西戏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瞬间,播出节目五十余期,为听众展开一幅秀美的三秦画卷。

2001年后,张晓斌全身心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走访前辈和演艺界同仁,想方设法搜集材料,挖掘戏曲方面那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总结,为前辈名家树碑立传,为中年名演记功述业,为青年新秀鸣锣开道。他结合在文艺广播、戏曲广播做戏曲专题节目的需要,不避寒暑,夜以继日,笔耕不辍,为戏曲艺术宝库增添了大量史料性极强的鲜活资料,张晓斌剧坛纵横丛书《戏苑觅踪》、《品味秦腔》、《梨园杂谈》三册已出版发行。

2020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6岁。[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https://new.qq.com/omn/20200518/20200518A00IM500.html 深切缅怀│陕西戏曲界才华横溢的多面手张晓斌先生逝世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0-05-20
编辑整理:匿名
浏览次数:160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