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康希圣(夏沙)


康希圣便装照
康希圣便装照
出生1929年,农历己巳年
逝世2021419日,农历辛丑年初八

人物分类
蒲剧 音乐工作者
康希圣,男,蒲剧音乐工作者。笔名夏沙,山西永济人。

早年他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演出了《官逼民反》、《虎娃翻身》、《三打祝家庄》等剧目。他身兼导、演和伴奏,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和感悟,品箫、吹笛、拉板胡、弹三弦无所不能。1948年在条西中学毕业后,曾任晋绥边区文工团演员兼演奏员、运城专署文工团乐队队长。1952年转人运城专区人民蒲剧团任导演兼作曲,由此与蒲剧结缘。1954年临、运合专后任晋南蒲剧一团艺术室副主任。1958年曾调往晋南文工团工作三年。1961年调人晋南蒲剧院青年团,任艺术室副主任。1970年临、运分专后,历任运城地区蒲剧团艺术室主任、运城地区剧协副主席、运城地区蒲剧团团长、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1989年退休。

康希圣在晋南文工团时曾创作或参与创作《春雷》、《钢铁战士》、《红霞》等大型歌剧的音乐并担任导演,这对他后来从事蒲剧音乐创作和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花费大量心血,致力于蒲剧音乐的挖掘、整理和革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他和赵乙主张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大胆革新。他们合作排导的《岳云》、《花木兰》、《劈山救母》、《游西湖》等剧目,音乐唱腔既不失传统韵味,又具备了时代新鲜感,深受观众欢迎。《梁山伯与祝英台》改革力度更大,效果也更强烈。在蒲剧五大名演员联袂主演的蒲剧艺术片《窦娥冤》中,他参与音乐设计,大胆突破蒲剧传统唱腔七字句、十字句的固定词格,根据剧情需要,乐句长短相间,旋律唱中有白(如三桩誓愿中的呐喊),将戏曲高潮中人物内在情感的迸发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震撼了观众。该剧音乐荣获了1992年中国戏曲“孔三传音乐奖”。

康希圣先后为50多个剧目设计了音乐。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韵味浓郁,自然流畅,特色鲜明,是继承传统、大胆革新、吸收借鉴现代音乐成功的典范。他的曲作大多是分量重、涵量高、影响大、富于生命力的精品佳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后蒲剧鼎盛时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作还有传统戏《薛刚反朝》、《意中缘》、《冯彦上山》、《白沟河》、《港口驿》、《金水桥》和现代戏《小二黑结婚》、《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龙江颂》、《祝福》等。

康希圣与张峰合作,于1982年对段连海、向楟年、张峰1955年出版的《蒲剧音乐》进行了整理、修订,系统介绍了蒲剧音乐,成为广大蒲剧音乐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在长期的艺术历程中,康希圣一边从事艺术创造,一边潜心研究蒲剧音乐唱腔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撰写了大量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代表作主要有《蒲剧唱腔结构初探》、《梆子声腔论文集》等,对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建议。

他曾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中蒲州梆子部分主编,并撰写和发表戏曲音乐论文多篇,刊载于《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山西日报》、《陕西日报》等,产生了重要影响。2016年,由康希圣牵头,联合张秋俊杨焕育范月霞等蒲苑名流大家耗时四载,收集、整理,出版了一套四本的《蒲剧传统折子戏选编》,收入153个折子戏。之后又参与编写《蒲剧学初探》一书。

为中共党员。一级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3岁。[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http://www.chnjinju.com/html/puju/2021/0420/14941.html 蒲剧音乐家康希圣去世 享年93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1-04-29
编辑整理:匿名
浏览次数:1028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