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尹金鹏


尹金鹏
尹金鹏
出生1920年,农历庚申年

人物分类
湖北汉剧 生行演员
尹金鹏,男,湖北汉剧生角。生于武汉。

尹金鹏从小就热爱汉剧,没有零花钱的他总是想方设法的进剧场去看戏。9岁时,尹金鹏向家里提出想要学习汉剧的想法。一开始,父亲对他的想法坚决反对。但在尹金鹏的坚持下,家里人妥协了。

1938年,抗日战争的打响,武汉沦陷。尹金鹏跟随着当时的“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来到了四川。为了鼓舞士气,协会组织了10支移动汉剧队在农村流动演出。每次的演出人数有限制,但演出效果不能马虎,这就意味着每个队员必须面面俱到,各个行当都要精通。为了争取每一次的演出机会,尹金鹏必须学习更多的剧本。没有上过学的他,不得不从一个个汉字开始学起。为了看懂剧本,不仅要识字,还要理解意思。于是,他对每个词进行钻研,对语境进行斟酌,一本字典都快被他翻烂了。后来,尹金鹏不仅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就连毛笔书法也非常厉害。

除了剧本以以外,尹金鹏还需要学习不同的行当。他先后拜过三位老师,分别学习了生、末、外这三种行当。随着岁月变迁,尹金鹏的嗓音发生了变化,他不得不从最开始的生行换成末行,最后又转为外行。

1950年,尹金鹏辗转到沙市与师兄会和,被沙市的戏剧氛围所吸引,于是选择留在当时的文艺汉剧团唱戏。

1951年,湖北省汉剧团演出了自己创作的大型现代剧《血债血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尹金鹏从湖北省汉剧团将剧本带回了沙市。为了尽早将《血债血还》在沙市上演,尹金鹏给大家排戏,通宵达旦奋战一个多星期。演出非常成功,引起了全市各界的关注,各单位纷纷包场,市民们争购门票。该剧最终上演了一个多月,演出40余场。

两年后的春天,坐落在毛家巷的沙市汉剧院新院落成。文艺汉剧团迁入新剧院,更名为沙市市汉剧团,尹金鹏成为了首任团长。沙市素有“戏迷城”之称,荆沙人爱看戏,会看戏并擅于品戏。当时,汉剧团排了不少戏,而且都是连台演出。

20世纪60年代初,沙市汉剧团成员发展到108人,每年演出多达四五百场,创专业剧团演出场次之最。

就在尹金鹏戏剧事业达到顶峰之时,因特殊原因,全省专业剧团先后停演。尹金鹏到了沙洋农场种田,兼职文艺宣传。1979年汉剧团恢复后,汉剧团又将他请了回去。喜爱汉剧的观众,纷纷奔走相告,排队到剧场购票,场场客满。1998年,尹金鹏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在当时,尹金鹏与京剧演员郭叔鹏合称沙市戏剧界“两鹏”。

2011年,荆州天阳艺术团成立,尹金鹏成为该团义务演出队中的一名成员。空闲时,他就给团员们免费编写剧本;每逢周末排练,他就对团员们进行指导;每周一次的义演,他都会登台表演。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3-10-30
编辑整理:小豆子
浏览次数:204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