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孙洪宴


孙洪宴
孙洪宴

人物分类
京韵大鼓 弦师
孙洪宴,男,京韵大鼓弦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加北京市曲艺一团。参加过京韵大鼓《包公夸桑》、京派梅花调《下西厢》、铁片大鼓《太公卖面》、少白派京韵大鼓《草船借箭》等的伴奏。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林文彬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孙鸿宴(1940.1~ ),又名孙洪宴。曲艺三弦演奏家。1957年考入北京曲艺团学员班学习京韵大鼓及梅花大鼓、单弦等曲种三弦伴奏,兼攻四胡、琵琶、扬琴等乐器。先后师从于王文瑞、庞玉山、霍连仲、秀翠峰、王万芳等前辈老师,毕业后入北京曲艺团。1962年拜韩德福为师深造三弦艺术,并得到三弦圣手白凤岩的亲自指点。曾为曲艺名家良小楼、曹宝禄、魏喜奎、马静宜、张蕴华、种玉杰、王玉兰、陈秀敏、关键等伴奏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奉调大鼓、单弦等曲种。1984年归入北京市曲剧团,在精研曲艺三弦伴奏技法的同时,从事音乐创作活动,在北京曲剧《一见她就笑》《哭笑不得》《离婚的秘密》等剧中担任唱腔设计,创作京韵大鼓《巧布奇兵》、北京曲剧电视剧《啼笑因缘》插曲、与包澄洁共同创作单弦《一碗药》,创作北京时调《还礼》、《新春旧话》、《凡人小事》等,其作品均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孙鸿宴在北京曲剧《红花向阳》《箭杆河边》《啼笑因缘》《方珍珠》等剧中担任三弦伴奏。他的伴奏处理细腻、技法纯熟,三弦演奏灵动、富有激情且韵味十足,托腔保调严密流畅,以华彩的旋律烘托唱腔,不搅不噪严丝合缝。他对待艺术精益求精,以艺术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演员。他以超人的记忆力传承了包括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铁片大鼓、奉调大鼓、北京小曲等曲种的大量唱段,始终遵循京派曲艺三弦伴奏的伴奏技法和音乐风格。1958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1960年参加全国优秀节目会演,197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曲艺会演,1987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艺术节会演,1989年担任北京戏曲学校北京曲剧学员班教研组组长。1992年第一次受市台办和文化部委派赴台湾演出,其后共赴台演出讲学8次,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1996年应邀参加日本青森三弦大会,与日本冲绳国宝级演奏大师高桥竹山同台切磋,其自弹自唱《黄鹂调》,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华国手”。退休后,孙鸿宴仍然坚持活跃在曲艺演出第一线,参加北京广德楼、湖广会馆、老舍茶馆、天桥曲艺茶社等的日常业务演出,以耄耋之年奔走在北京各大曲艺演出场所。在演出之余,他还承担着曲艺乐队的教学工作,北京曲艺团历届学员班的伴奏学员都得到过他的教导。晚年他以塑造全堂整齐的曲艺演出队伍为理念,着力教授业余琴师和演员,对三弦、四胡、琵琶、演唱等方面全面培养青年人才,并努力挖掘曲目曲牌用于教学。对学生将其技艺倾囊相授,不求回报,为传承曲艺音乐而不懈努力。



https://www.beijingquju.com/front/web/star.index?mid=77&page=9

匿名 提供


最后更新:2009-01-03
编辑整理:匿名
浏览次数:1926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