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代幼华


梨园百年琐记目前还没有代幼华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这个人物暂时还没有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代幼华(1935年4月-),汉族,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姓刘,出生于成都一个拉黄包车的刘家。因兄弟姐妹6人,家庭无力抚养,便 于她几个月时,经一位姓黄的大娘介绍,五块大洋卖给了当时名老旦戴华春为女,取名戴幼华(这段历史她一直不知道,文革后其母才告知实情)。9岁时,便进入成都有名的“振新科社”学戏。后又拜萧克勤为师,随养父戴华春在成都“永乐剧院”演戏。
1948年,绵竹汉旺“聚丰曲部”(汉旺乡乡长谭尊五做的戏班)派谭尊五之侄谭锁基到成都接先生,用每天一万八千元聘名老旦戴华春,因父女关系,同时聘戴幼华,每天工钱一万五千元。此外还在“三益公”聘请了名旦陈书舫、映红、小生谢文新、花脸辛大全、鼓师王官福、赵永福、罗文新等。
到汉旺后,时逢绵竹“新声剧场”(即城隍庙剧场)修建落成,举办踩台会,请“聚丰曲部”踩台,戴幼华上演《宫人井》,扮白鳝,由于她演出精彩,当天下戏后,谭尊五便亲自给她加薪,增至一万八千元,和她养父人称“皇后老旦”的戴
华春同等工价,一炮打响,当时她才13岁。
戴幼华自幼热爱戏剧,苦练基本功,她练功都在“床”上(旧时班社都坝地铺),早上五点便
开始,饭都由她母亲送“床”上吃。辛苦换来了收获,加之她聪颖过人,很快便掌握了唱、做、念的要领,进入成熟阶段。
1949年12月25日,绵竹解放,“聚丰曲部”与“群乐剧部”合并,更名“聚乐剧团”,戴幼华和戴华春同时进入绵竹县城,在“新声剧场”演出。由于年龄较小,不知道照顾身体,在“候场”(化好妆等待上场),到剧场后边空坝里玩耍,到上场时,噪子哑了,唱不出来了。她和母亲万分着急,母亲为她四出求医。她虽急,但不气馁,一边服药,一边练嗓,每天早晨三点便到剧场后面大空坝上去“吼嗓子”,经过半年,嗓音恢复。
戴幼华长于演闺门旦和花旦,在演闺门旦时,举止端庄,手脚规范,神态幽雅,俨然一副大家闺秀的气派;在演花旦时,身段娇柔,体态轻盈,活泼而不下贱,眉目传情而不庸俗,情爱表达真切而不丑陋,水袖和扇子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特别工于唱腔,无论昆、高、胡、弹、灯,她都有独到之处,博得观众喜爱和好评。成为剧团一根“台柱”,受到领导重视。1954年剧团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选为团支部副书记,1981年任县政协常委。
1962年,文教科新派剧团指导员朱永寿,注重业务,懂得艺术,鼓励出新。她和谢金智联手,重新排练《送京娘》,在唱腔上狠下功夫,和鼓师兼琴师曾绵祥切磋,用谱曲的形式把唱腔固定下来。演出后获得观众和领导的好评。1963年参加绵阳地区川剧汇演获最佳演员奖,她与射洪剧团演员合演《访友》,获二等奖。她的演出,受到绵阳地区文教局副局长余志田的高度赞赏,并介绍遂宁川剧团一位女演员拜她为师。地区领导的重视,缓解了她的政治压力。回绵后,又排演了《女附马》,扮演冯素贞,仍与谢金智联袂演出,他们在唱工上都有独到之处,于是再次与曾绵祥、魏德寿合作谱腔,使《女附马》一戏达到了新的高度,连续演出三十余场。
由于她的唱功过硬,表演细腻,形象秀丽,动作考究,业界同仁无不称赞,佩服。1963年文化系统组织一批文化人到绵竹孝德桂兰村蹲点,体验生活,她首批参加。这时文教科派来指导员张富元,提倡上演现代戏,她突破了演传统戏的套路,勇敢地接受。上演了《红岩》等剧。1964年,大东街新剧场落成,由文教科长雷苗生亲到剧团动员,排演现代戏《江姐》,她演江竹筠,兼导演。大家齐心合力,排练两个月,加强了音乐气氛,在民族乐器的基础上,加上西洋管弦乐器,效果良好。这出戏成为绵竹川剧团上演现代的高峰。演出后获得全县领导和群众好评,连演月余,场场爆满,特别是《红梅赞》。不仅她的表演细致入微,而且唱腔圆润嘹亮,扣人心弦,人们争相传唱。她先后演出现代戏《李双双》、《江姐》《海港》、《夺印》、《年青一代》《朝阳沟》、《沙家浜》、《李宗仁归来》,《白牡丹》等,都有突出的成就。
戴幼华从艺四十余年,演出大小川剧一千多出,反映良好,观众喜爱,她不仅能演旦角,而且反串。《女附马》中冯素贞女扮男装时唱小生,还唱过《三打祝家庄》中的须生。正因如此,她表演的眉眼身法更加规范。由于经验丰富,演艺高超,她不仅演戏上乘,还导演了很多好戏。在她演的戏中,《三祭红》、《乔子口》《审苏三》、《送京娘》、《凤仪亭》、《张明下书》、《女附马》、《三看御妹》、《江姐》《李双双》、《海港》等戏是其代表作。
文革初,曾被划为“黑帮”,“造反派”起来后,因加入“红文艺”而于1967年2月17日被捕入狱,后平反昭雪。
戴幼华的毕生精力都放在对艺术的追求上,虽然压力重重,但仍锲而不舍,使其在川剧表演艺术上获得成功。她对社会主义建设,对祖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值得一书的贡献。同时也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她的肯定。先后担任绵竹县政协常委会委员、县妇联委员、绵竹县川剧团副团长、德阳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于1987年退休。
戴幼华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演出时严肃认真,生活简朴,积极向上。不怨天,不尤人,受压力而不馁,为事业而尽心,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创造了动人的艺术形象,是一位可爱的川剧表演艺术家。


匿名 提供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