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丁凡


梨园百年琐记目前还没有丁凡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这个人物暂时还没有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丁凡,男, 1956年生,曾任广东粤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领衔主演,担任广东省剧协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丁凡对艺术追求执着,刻苦磨练,博取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成为了社会各界瞩目并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的著名演员。
1980年10月至今在广东粤剧院工作,先后担任演出团主演、一团团长、副院长,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院长、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党委委员、粤剧院总支委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省宣传战线优秀党员知识分子,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84年参加春节联欢晚演唱《故乡行》,1991年、1993年、1995年获第四、五、六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199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首届文华表演奖,同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2年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3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再次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表演奖,1996年获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广东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家称号,1997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获广东省文联“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 称号,1998年出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1996年、2001年先后出席了第六、七届全国文代会。
他戏路宽广,扮相俊俏,能文能武,嗓音华丽,唱做俱佳,尤以小生行当见长。曾主演《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宝莲灯》《唐明皇与杨贵妃》《君子桥》《兰陵王》《红梅记》《宝莲灯》《紫钗记》《狸猫换太子》《沙家浜》等大批剧目,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荣获首届广东中青年戏剧“百花奖”,第四、五、六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国家文化部首届和第五届“文华表演奖”、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等大批奖项。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家”、“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主演《魂牵珠玑巷》获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文化部首届文华表演奖;主演《伦文叙传奇》获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唐太宗与小魏征》获广东省第六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文化部第五届文华表演奖;1991年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山乡风云》《宝莲灯》《放斐》《梅开二度》《血溅美人图》《十三妹》《宝玉哭晴雯》,丁凡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风流才子、帝王将相。1990年,他一举夺得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又摘取了“首届文华表演奖”桂冠。作为广东粤剧迷最推崇的大老倌,每次广东省艺术节举办的时候,他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这次也不例外,在新剧《红雪》中,丁凡要首度“削发为僧”。只是发虽断,情未了,在剧中他要跟三个女子纠缠不清。这位“多情和尚”的魅力实在非比寻常!原籍湖南的丁凡怎会不演湘剧而演粤剧呢?入行前一出广东大戏都从没看过,连他自己做梦也想不到会成为一个粤剧老倌,究竟他是如何入行的呢?中学时代的丁凡是名体育健将,对文艺活动丝毫没有兴趣,毕业后,却被一个歌舞团的主管看中,招揽为舞蹈艺员。那年代,知识青年若有一份工作便可避免下放到农村耕田。尽管丁凡不喜欢跳舞,也勉为其难加盟了舞蹈团。八零年,首次随舞蹈团来到广州,偶遇鉴叔(罗品超),鉴叔认为他有样有声,是可造之材,便游说他转投粤剧学院。从此丁凡才开始认识粤剧,边学边做,因为不似别的伶人从孩童时候已开始练功,所以丁凡只有加倍努力,虽然比较辛苦却做出兴趣来,近年,纵然多的是机会让他转行,例如有新加坡好友购下楼宇聘他开课授徒,又有人投资卡拉OK请他管理……多方好意都遭他婉拒了,现在的他已情系粤剧,更视演出粤剧为终身职业。

匿名 提供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