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上海淮剧团首演新编传统剧《樊梨花》
时间:2006年9月7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五日,晚
上海淮剧团在逸夫舞台推出他们精心打造的新编传统剧《樊梨花》。
解放前,淮剧舞台有一出以连台本戏形式演出的《三请樊梨花》,一些旦角演员还因演此剧而出名。新中国成立后,该剧在上海淮剧舞台基本绝迹。此次排演,剧本重新立意,以樊梨花忍辱负重、热爱故国、迫切回归为主线,以樊梨花与薛丁山情感纠葛为副线,使全剧主题得以升华。导演沈斌还提出了“古不陈旧、新不离本”的创作要求,一改以往淮剧以悲剧为主的特点,用情节抓人,赋予新戏轻喜剧的风格,加强了内涵的悲喜情感,力求文戏唱腔优美、细腻感人,武戏开打热闹、激荡壮观,全戏文武兼备,更贴近新老观众的欣赏口味。
新戏文武并重,还填补了目前淮剧舞台样式上的一个空缺。这对演员的武功技巧、形体动作、把子功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哭灵”一场,薛丁山明了真相后悔恨不迭,跌跪灵前,痛陈己错,此时运用了甩发等高难度的技巧来表现他的悲痛欲绝。戏里,舞美空灵写意,樊梨花的打扮,忽为青衣妆,忽为武旦妆,唱念舞打俱重。在角色塑造上,无论是薛丁山、程咬金,还是多嘴多舌的傻丫头和老军、小军这样的小人物,都形象生动、性格鲜明。80岁高龄的淮剧琴王潘凤岭还亲自执笔设计唱腔,写出了不少好听的创新唱段。
新戏由淮剧新人担纲。饰演樊梨花的王萍,扮相柔中有刚,唱腔圆润甜美,为了使自己的表演既有文戏的韵味,又有武戏的气质,她还特意向昆曲名家梁谷音学习了《失子惊疯》,向昆曲名家张洵澎学习了《游园惊梦》和剑舞。饰演薛丁山的文武小生赵国辉,形象英俊挺拔,嗓音条件极佳,音色“刚、劲、亮、脆”,将剧中人物的误会、醋意、悔恨等不同心绪演绎得恰如其分。新戏的创排,对青年演员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他们希望将《樊梨花》打造成淮剧舞台的保留剧目,常演常新,不断带给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
事件标签
淮剧 | 上海淮剧团 | 首次演出 | 上海逸夫舞台 | 上海
如果您对此事件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6-09-06
编辑整理:小豆子
浏览次数: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