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苏州老中青三代评话演员相聚探讨振兴评话策略
时间:2006年9月1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九日
评话名家金声伯、张国良、杨玉麟等老中青三代评话演员相聚一堂,探讨振兴评话的策略。
大家认为,苏州评弹发展的大环境是相当好的,要求各个乡镇办书场,鼓励个体办书场,正在确立评弹传承人,这些举措对于苏州评弹的传承和发展都十分有利。但是,当时,评弹的听众还是以退休老年人为主,评话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如何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人走进书场?金声伯首先开言:“根子还在于书!”他认为,传统书不能不要,但要改革。李刚的书为啥热?因为他在改革。易中天说三国为啥热?因为大学教授也在改革。“时代在发展,阿爹想的与孙子想的完全不同,阿爹不能强迫孙子接受老一辈喜欢的东西。”
评话名家们认为:“易中天也有‘江湖诀’,他懂得如何吸引听众。”易中天的研究涉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领域,知识渊博,深入浅出,懂得观众心理。同样的,阎崇年说清宫,电视上45分钟,他要准备450分钟的材料,十比一的比例。李刚的《文革风云》为啥说得比其他人的好?因为材料充分。过去讲“说书先生”是褒义,认为这人知识渊博,有文化;现在讲“说书、说大书”是贬义,是指没有根据,瞎说颠倒。说书变得没有文化了,也就没有出路了。要想写出一部好书,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因此,老一辈的评话名家,寄语中青年评话演员,一要下苦功,厚积薄发;二要改革、要发展。至于怎么改,没有定法,要看改革的实践,听众反响好,就是成功。
事件标签
评话 | 苏州
如果您对此事件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6-09-06
编辑整理:小豆子
浏览次数: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