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成立
时间:1950年6月1日,农历庚寅年四月十六日
北京市的一些名演员都是个人自挑一班,互不合作。这样的班社,一方面由于角色行当不齐,演出剧目受限制;另一方面,每个剧团都是“光杆牡丹”,艺术质量也难以提高。如要组成阵容坚强的新型剧团,就非促使一些名演员互相合作不可。
在戏曲改进局领导的支持下,马彦祥等首先找到“起社”的李少春,谈了设想。他表示同意,并希望和袁世海以及“金声社”的叶盛章组成一班,说如果有这样的阵容,他可以演出的剧目就多,戏路子也更宽了。于是马彦祥访问了叶盛章和袁世海,把他和李少春的想法正式告诉他们,希望能把李少春的“起社”和叶盛章的“金声社”两个班,再加上袁世海组成为一个京剧团。经过和他们个别谈、一起谈,反复研究合作演出的利弊得失,大家一致认为合作的优点很多,但一联系到具体问题,便又产生了许多顾虑,主要是名演员多了,开支太大,营业收入没有把握,因此总是达不成协议。最后马彦祥帮他们算了一笔细帐;剧团通过精简人员,每月开支最少需要人民币八千万元,以每月演出二十场计,每场后台需分帐四百万元才够开支,而要能达到分四百万元,则需平均每场上座率达到八成以上才行。对于这一点,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没有把握,因此总是定不下来。马彦祥认真分析了合作演出的阵容和当时观众的欣赏要求,并再次核算了上述的那笔收支,最后作出决定:不论上座情况如何,大众剧场保证每月付给剧团包银八千万元;如果营业收入超过此数,盈余部分,剧场和剧团还可以按三七分帐。条件是每月至少演二十场,先行试办合同三个月。这样,他们才最终同意合作。
本日新中国实验剧团正式宣告成立,团大会选出团务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孙盛武、翁偶虹、骆洪年、李世霖,推孙盛武为主任委员,李少春、骆洪年副主任委员。团中根据具体需要,设立演出委员会及学习委员会。演出委员会负责解决一切有关艺术创造、业务学习等问题,解决每出戏的导演、演员、舞台设计者,并拟定演出节目。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少春,委员叶盛章、袁世海、骆洪年、李世霖、翁偶虹、苏富宪。学习委员会负责考核政治学习的成绩,检查思想情况,进行思想教育并总结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耿世忠,委员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孙盛武、骆洪年、李世霖。对外代表正团长李少春,副团长叶盛章、袁世海。具体领导学习委员会工作及进行全团政治思想领导为辅导员,团中特聘戏曲改进局干部盛强担任,秘书孙盛武的指责是领导业务组、总务组工作。
业务组组长李金泉,组分七股。
音乐股:干事李铁三、王德元
灯光股:干事李幼春
道具股:干事吴金宝
布景股:干事赵寿洪
服装股:干事王秀林
化妆股:干事宋兴成
剧务股:干事苏富宪、张盛禄
总务组组长叶盛章,组分七股
事务股:干事阎续春
会计股:干事苏宝荣
出纳股:干事苏宝荣
文书股:干事翁偶虹
保管股:干事李少春
宣传股:干事袁世海
福利股:干事李世霖、李幼春
团员共84人,团中经费来源是演出收入,团员待遇均为薪金制,按团员文化水准及技术高低民主按份评定。
建团后,他们每天上午就在大众剧场上班、学习和排戏,剧场专派有专职辅导员帮助他们建立各项新的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在他们排新戏时,还请人帮助他们搞舞台设计,制作布景。而这一切开支,都由剧场负担。建团不久,他们很快就整理演出了《野猪林》,新排了《云罗山》、《将相和》等戏,剧团面貌焕然一新。剧团阵容整齐坚强,在当时的北京市剧团中首屈一指。第一个月营业收入的平均数字,完全出乎意外,超过了预计的八成。剧场为了鼓励他们排演新戏,除了照付八千万元以外,还将八成以上的分帐部分补给了他们,作为剧团的公积金。当时李少春激动地表示:这是自他演戏以来,从未遇到过的事情。他这时才真正地相信,共产党领导下的国营剧场不是单纯为了盈利,而是真正为了发展戏曲事业。新中国实验剧团在与大众剧场合作了几个月之后,他们就自动要求参加了戏曲改进局领导的京剧研究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民营转为国营的戏曲剧团。
事件标签
京剧 | 新中国实验京剧团 | 院团组建 | 北京
如果您对此事件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2-18
编辑整理:小豆子、马思猛
浏览次数: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