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那炳晨


那炳晨便装照
那炳晨便装照
出生19305月,农历庚午年
逝世202041日,农历庚子年初九日,14时10分

人物分类
二人转 音乐工作者
吉剧 音乐工作者
那炳晨,男,二人转音乐理论家,吉剧创始人之一。满族。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城的一个书香门第。

194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1950年毕业后被组织上分配到长春市文工团担任小提琴手。

1955年,那炳晨被组织上派到二人转老艺人程喜发的身边学习民间艺术。他跟随老艺人程喜发记录、整理二人转,1957年出版了《东北民歌》(第1集),收录东北民歌七十首,这次的整理使二人转的词曲首次有了书面记载。

1959年,吉林省提出以二人转为母体创作吉剧。那炳晨被抽调到吉林省新剧种实验剧团(吉林省吉剧团前身),从事新剧种创编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那炳晨和张先程刘忠刘芳等四人创编完成了实验剧团的第一个实验剧目《蓝河怨》。在音乐创作中,那炳晨始终坚持“吉剧应以二人转为母体”进行唱腔设计。之后,他又陆续完成了《桃李梅》、《三放参姑娘》、《赔情》和《雨夜送粮》等剧目的编曲工作。这些作品的音乐奠定了吉剧独特的风格和神韵,至今仍被年轻一代吉剧工作者视为经典。

1972年1月,那炳晨在北京接到了《祖国处处有亲人》的音乐创作任务。当时他的周期性支气管炎正在发作,但那炳晨依然抱病工作,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创作完成了《祖国处处有亲人》的谱曲。这个坐唱一时风靡全国,给当时沉闷的舞台吹来了一股新鲜的风。

1992年,那炳晨突患脑出血,一度连字都写不好。当时,他正负责编写《吉林省戏曲志》,尽管身体出现了这样严重的状况,却依然坚持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他以惊人毅力,历时八年,终于完成了这本著作。1992年,那炳晨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著有《二人转音乐》、《二人转唱腔六百例》、《吉剧唱腔选》、《曲艺音乐讲座》、《东北二人转音乐》、《二人转九腔十八调的来龙去脉》等多部著作。曾获世纪艺术金奖、长白山文艺成就奖、二人转终身艺术成就奖。1992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0年逝世,享年90岁。[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034211621944444 二人转音乐理论家那炳晨逝世 曾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孙焕宝王肯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0-04-29
编辑整理:匿名
浏览次数:141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