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林树森(小益芳)


林树森
林树森
出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逝世1947114日,农历丁亥年廿二日,下午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科班院校
富连成社 搭班学艺 角色
林树森,男,京剧老生。江苏丹阳人,祖籍福建蒲田,生于上海,艺名小益芳。是南派京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祖父林连桂原是徽班演员,清同治年间由北京来沪,工文武老生。父亲林宝奎,工老生。舅父王益芳是清末上海京剧舞台上著名武净演员。

林树森幼年丧父,由舅父王益芳收留,并加以严格的培养,为之打下了扎实的幼工基础。他七岁登台,艺名“小益芳”。十一岁去北京与梅兰芳周信芳贯大元等一起在“喜连成”搭班学艺。十五岁回到上海,先唱老生、武老生,拜徽京名宿诸寿卿为师后,又唱武生戏。

一九一四年,十七岁的林树森成为王鸿寿的入室弟子。林树森幼工磁实,身材修长,扮相魁伟,气宇轩昂,与乃师有几分相像。王鸿寿把自己的关公戏及徽调戏全部传授给了林树森,而且林树森所演的《雪拥蓝关》、《扫松下书》、《徐策跑城》、《截江夺斗》、《孙庞斗智》、《战长沙》、《水淹七军》、《走麦城》等众多的徽京剧目也颇有乃师风韵。他曾与王鸿寿、李桂春、及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金少山等南北诸名家同台合作,备受重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他同舅父王益芳带班辗转演出于青岛、天津、东北等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回到上海,此后就长期在沪自行挑班演出。林树森不但以关公戏享誉京剧舞台,而且以多面手闻名于南北剧坛。他嗓音高亢,演唱质朴雄浑,表演深沉大方,工架凝重稳健,文武昆乱兼擅,表演技艺精湛,戏路宽广博深。尤其擅演关老爷戏,他的关羽,不但全面继承了王鸿寿的表演特长,又有自己的幅度的创造发展。在《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代表性剧目中,他所塑造的关羽形象器宇不凡,威严而儒雅,身段造型富于塑造美,享有很高的声望,博得了“红生大王”的美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树森与李洪春都到汉口演出,花园公司与汉大舞台为招揽生意,各打着“威镇华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授业弟子,红生泰斗林树森”及“威镇华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入室弟子,红生泰斗李洪春”的牌子,沿街宣传。这时师兄弟才知道对方的到来。在同门师兄弟中,他们俩友谊最深,李洪春长子李金声就是林氏弟子。为了打破老板让他俩打对台的花招,他俩暗地商量了对付的办法,决定第一天都唱《古城会》,给他们一个唱对台的感觉。第二天就变了,林树森唱《过五关》,李洪春唱《封金挑袍》;林树森唱《战长沙》,李洪春唱《白马坡》;林树森唱《徐策跑城》李洪春唱《赵云截江》;林树森唱《扫松下书》,李洪春唱《对刀步战》……总之,他俩的戏码,没有一天是碰上的,而且要求非按这个计划安排不可。后来这两戏院老板都要求他俩连唱七天《走麦城》。师兄弟一商量,决定师兄林树森先演,师弟李洪春装病不演,他演完了乘船回上海,李洪春再演七天的《走麦城》。这样“南林北李两关公”的一段佳话就流传下来,而“南林北李”之美誉也正是始于此段佳话的同时。

王凤卿曾收林树森为弟子。

林树森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平日热心公益,曾四次当选为上海伶界联合会主席。1947年9月莅武汉大舞台领衔演出,11月3日演《古城会》时心脏病发作,次日下午逝于汉口华商饭店。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白玉昆程玉菁陈正岩董俊峰盖玉亭高盛麟高雪樵贯大元贯盛习韩金奎华传浩金少山梁次珊梁一鸣李金声刘奎童李万春毛世来苗胜春邵传镛沈传锟宋遇春童芷苓汪传钤王燮元王益芳筱樊春楼新马师曾袁小楼张云溪赵桐珊赵晓岚郑玉华周信芳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03-25
编辑整理:小豆子、大戏魔、立言
浏览次数:13797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