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倪传钺
倪传钺,男,昆曲演员。原名筱荣,后易名宗扬。江苏苏州人。
在虎丘小学初小毕业后,受同学顾传玠的影响,于1922年初入昆剧传习所。师承吴义生,工老外,兼老生。在师兄弟中文化基础较好,又能刻苦钻研,艺业进步甚快。出科后,转入新乐府昆班,为班内挑大梁的老外。评论家黄南丁曾著文评述“新乐府”有“四个半全才”,倪即占其中一席。
传钺嗓音较老生稍阔,比白面略苍,是典型的老外嗓子。他善于揣摩剧情,剖析角色,擅长做功,能戏颇多。饰演老外戏《八义记·闹朝、扑大》中赵盾、《十五贯·判斩、见都、访鼠、测字》中况钟、《浣纱记·寄子》中伍子胥《绣襦记·打子》中郑儋、《千忠戮·草诏》中方孝孺、《满床笏·纳妾、跪门》中龚敬、《千金记·鸿门、撇斗》中范增、《鸣凤记·辞阁》中夏言、《荆钗记·开眼、上路》中钱流行以及老生戏《邯郸梦·云阳、法场》中卢生、《牧羊记·望乡》中苏武、《钗钏记·大审》中李若水等角色均称拿手。尤其是在《如是观·交印》中主演宗泽(老外),临终将帅印托付岳飞时,一股忠义正气,表现于眉目之间,又将垂危病情曲曲传出,感人肺腑,成为蜚声曲坛的看家好戏。
传钺好学不倦,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善擫笛,能填词谱曲,兼擅书画。曾于演剧之余,从苏州著名山水画家陈子清习画,得其真传,造诣颇深,被誉为“传”字辈中秀才,深受穆藕初等赏识。
20世纪30年代初,“新乐府”内部矛盾逐渐激化,师兄弟们推其为代表,与严惠宇多次谈判未果。传钺遂为首发起合股筹资组成共和班性质的仙霓社,并被推选为社务主持人之一,分管财务帐目工作。经其当家理财,数年后终于还清了一切债务。1935年1l月随仙霓社从南京演出返苏后,于翌年初,易名倪宗扬,正式离班转业。1937年冬旅居重庆,在穆藕初为总经理的农本局任出纳科副科长、科长。穆氏逝世后,于1944年起,调任四川丝业公司总务科副科长、业务科科长等职。工作之暇,常为公司总经理、业余昆曲家范崇实(工老生)“拍曲”授艺,并与同在重庆的姚传芗一起参与指导重庆曲社的业余昆曲活动,当年《申报》载文称其为“终曲社军心者”。1957年9月起,调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班教师,主教老外,兼授老生,参与培养了计镇华、甘明智、姚祖福等优秀老生人才。1962年12月曾在苏州举行的“苏、浙、沪三省(市)昆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主演《写本》、《斩杨》等戏,这是返沪后首次参与的昆剧观摩演出活动。1972年12月退休,居上海。1978年4月,应江苏省昆剧院邀请赴宁出席昆剧工作座谈会,并与王传淞、郑传鉴合作示范演出了《荆钗记·上路》。随后接受江苏省苏剧团(后又恢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邀请,出任该团附设的学馆昆剧教师,培养了杨晓勇、高雪生等第三代苏、昆兼学兼演的老生新人。1981年11月,文化部、中国剧协等在苏州联合举办昆剧传习所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他荣获纪念匾,并在会上示范演出了名剧《交印》,获行家的高度评价,称其扮演的宗泽有“老将风度,衰而不竭,沉而见壮”,“确是不同凡响”。
他精心绘制的《昆剧传习所旧址图》在苏州昆剧历史陈列馆展出后影响较大,已多次在有关昆剧专著中影印发表,原画现珍藏于苏州戏曲博物馆。1986年起他积极参与文化部昆指委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向学员们传授了《出罪》、《府场》、《闹朝》、《扑犬》等折子戏。20世纪90年代后,因年事已高,平时深居简出,以书画自娱,但仍继续参与辅导上海的业余昆曲活动。1998年1月11日,上海昆曲研习社与上海昆剧联谊会为70岁以上社员举办祝寿演出,传钺以九旬高龄粉墨登场,与师弟王传蕖等合作演出了《不伏老·北诈》全出(饰徐茂公),创造了昆剧演出史上的一个奇迹。
2010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顾传玠、顾铁华、华传浩、黄小午、计镇华、沈传球、沈月泉、王传蕖、吴义生、姚祖福、郑传鉴、周传铮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0-09-30
编辑整理:小豆子、jcwang
浏览次数: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