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事件:马彦祥参加永兴国剧社


时间1933年,农历癸酉年,秋

马彦祥一次在天津的戏院里听戏与中学时代的朋友张豂子相遇。

张本是北京大学文科学生,“五四”时期曾与主编《新青年》杂志的北大教授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等人进行过论战。胡适等人为了要提倡新剧,便反对旧剧,认为旧剧内容全是封建糟粕,应予彻底打倒;而张豂子是维护旧剧的,认为旧剧虽有缺点,但不能一笔抹煞。于是双方展开争论,最后豂子竟因此被开除学籍。

马彦祥这次在天津与张豂子相遇,得知他在交通银行工作多年,久已不谈戏了。张知道马来天津才几个月,人生地疏,生活枯燥,就劝马参加个“票房”作为业余消遣。

经张豂子介绍,马彦祥参加了当时天津规模最大的一个“票房”——永兴国剧社。马彦祥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目的,希望通过实践,能掌握一套京剧的技术知识。谁知去了几次,使他很失望。因为到这里来的,大都是些机关、银行、公司的高级职员,也有一些公子哥儿,一屋子人在闲聊天、吊嗓子、说身段、念锣鼓经,有时还敲着没有节奏的响器,一片嘈杂混乱。马彦祥与张豂子商量,想请一位老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单给马说戏。于是,张便给马介绍了孟小茹先生。

每周除去星期日,孟小茹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在“永兴”为马彦祥说戏,马每月送他酬金三十元,孟很满意。在一年多时间里,孟教会了马四出戏:《探母回令》、《奇冤报》、《武家坡》和《捉放宿店》。每学一出,都是先叫马念本子,念熟之后才教唱。唱的是老谭派。教完说唱之后,才说身段;说身段时,孟嘴里念着锣鼓经,他说:“学身段,不能不学锣经。你身上的一举一动,都跟锣经分不开。有的人光知道学唱,学身段,可就心里没有锣经,这样就学不好戏。”这几句话对马彦祥很有启发,使他懂得了怎样才能掌握好舞台动作的节奏感。马学的每一出戏,孟先生都为他进行过响排,最后是“彩排”。除《捉放宿店》未经彩排外,其余都经过认真的彩排,有的还不止一次。

在向孟先生学戏的过程中,马彦祥获益最多的是同孟在闲谈中,知道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梨园掌故轶闻、班社规章制度,以及戏班里的陈规陋习、戏曲界的内幕等。


事件标签

京剧 | 票房 | 天津

如果您对此事件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9-10-28
编辑整理:马思猛
浏览次数:294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