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搜索(4332)


全部 事件(4332)

事件:魏长生入京演出引发二次花雅之争

1779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进京“大开蜀伶之风,歌楼一盛”,以致昆、弋的“六大班无人过问”,清王朝遂强行禁演秦腔,勒令秦腔艺人改学昆腔,否则“递解回籍”,从而迫使魏长生等秦腔艺人离京南下,在苏、扬二州继续演出……

事件:四大徽班进京

1790年:著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徽班进京,不久便出现四大徽班誉满京城的盛况,也就形成了与雅部争雄的局面。 所谓花、雅之争,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以来戏剧舞台上属于雅部的昆剧与花部所属的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和弋阳腔等各声腔剧种的三次竞争……

事件:清廷下令在京禁演乱弹、梆子、弦索、秦腔等

1798年:清廷下令“除昆、弋两腔仍照旧准其演唱,其外乱弹、梆子、弦索、秦腔等戏,概不准再行唱演”,并传谕京城和各地官员“一体严行查禁”。然而,此时徽班与京腔、秦腔等已在京城打下坚固的基础,再经过徽、汉合流,又与昆、弋同台演出,为后来居上的京剧的孕育和产生奠定了条件……

事件:减景山太监戏

1821年:上谕减景山太监戏,学额为一百二十八嗣,后准减弗准增。……

事件:官房设总行署

1823年:圆明园管园大臣宝兴因每届园中传戏差,戏学远在城南,请拨官房设总行署。乃将乐部和声署附设之乐学及南府内学大小等处太监学生外学头二三等处旗民学生,移居于圆明园太平村,曰“南府”。太平村总承应处,嗣后凡属太监学生统称曰“内学”,旗民子弟曰“外学”俗呼为“太平村两学”,而景山旧有之戏学堂及总管以下等掌剧太监皆撤尽……

事件:学班专承应寿康宫、绮春园以及平常之戏

1824年:本年厘定内学班专承应寿康宫、绮春园以及平常之戏差,其喜庆应节之大戏以及宁寿宫、同乐园、长春园等戏差,则为内学生合演。……

事件:南府改为升平署

1827年:南府设立于乾隆五年,当时为了筹备皇太后的寿典,增加当时宫中太监的演戏量而确定的一个专门机构,乾隆十六年,选苏州艺人进宫当差,称为外学,居住于景山里边,宫内的太监习艺者称为内学。都唱昆腔。本年秋,紧缩编制,撤销外学,苏州艺人遣回原籍,改南府为升平署,直到宣统三年,清朝灭亡……

事件:京剧形成

1828年:湖北的“楚班”到北京,常常和“徽班”同台演出。开始称为“皮黄戏”,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当时最有名的演员是老生程长庚,被京剧界奉为元勋。……

事件:和春班报散

1833年:和春班报散。该班善演武戏,在北京李铁拐斜街,自嘉庆八年进京,道光十三年宣告解散,存在了三十年。……

事件:王公厂三箫一韵票房成立

1864年:宣武区王恭厂三箫一韵票房成立,是京城较早的票房。……

搜索分页

1 2 3434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