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194)
全部 事件(194) 1967年:上海市文化系统“文革领导小组”负责人于会泳在上海杂技场主持了文化系统各造反组织联合召开的“打倒周信芳”电视斗争大会。……
1967年:张春桥到上海京剧院看大字报,说:“京剧院很复杂,底子复杂”,“周信芳是南霸天,霸了多少年”。此后,上海京剧院的批判活动愈演愈烈。……
1966年:在江青、张春桥指使下,《解放日报》发表丁学雷的《〈海瑞上疏〉为谁效劳?》,说:“《海瑞上疏》同《海瑞罢官》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瓜”。攻击“它为《海瑞罢官》打先锋,为资本主义复辟打先锋”。诬蔑周信芳……
1967年:《解放日报》发表上海京剧院署名金炬原文章,继续攻击周信芳等人。……
1966年:马连良和张君秋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所学校里演出现代戏《年年有余》。张君秋在剧中扮演一位农村妇女队长。马先生和张君秋都在一间大屋里,马先生化好装后也不时走过来看看。上场前,马先生一般都要先在后台喊喊“阿”、“衣”音,以试试临场的嗓音……
1966年:在中和戏院——北京京剧二团团部有人贴了马连良的“大字报”。
从此,马连良便被打入另册。而前日他演出的《年年有余》,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没想到这一出现代戏,竟成为他五十五年艺海生涯中的最后绝笔!从此被彻底赶出京剧舞台……
1967年:上海各京剧院、团被造反派夺权,周信芳等艺术家与京剧界领导人被批斗遭迫害。……
1966年: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作家、艺术家和干部老舍被拖到文庙批斗毒打,共29人,包括老舍、骆宾基、荀慧生、白云生、侯喜瑞、顾森柏、方华、郝成、陈天戈、王诚可、赵鼎新、张孟庚、曾伯融、苏辛群、季明、张国础、商白苇、金紫光、王松生、张增年、宋海波、张治、张季纯、端木蕻良、田兰、江风、肖军等……
1966年:《解放日报》发表方泽生的《〈海瑞上疏〉必须继续批判》。公开点名批判周信芳。从此,周信芳受“四人帮”恶毒诬陷,残酷迫害。……
1966年:在红卫兵“破四旧”行动中,上海掀起一股改名风,上海京剧院一度改称上海革命京剧文工团,新华京剧团改称延安京剧团,中国大戏院改称新中国剧场,共舞台改名延安剧场,天蟾舞台改名劳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