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剑士
刘剑士,男,滑稽戏编剧、作词、演员。杭州市人。
幼入私塾,拥有初中文化水平,还能写一笔好书法。因热爱滑稽通话事业,于1935年由票友下海,进杭州大世界智社白话新剧团,拜团长秦剑我为师,学习文明戏,正式成为专业演员。该班社于抗战前由文明戏艺人秦剑我及其夫人王雅莺创办,在杭州及江苏各地影响很大,夫妇二人所收弟子中,男生艺名均排“剑”字,女生艺名均排“莺”字,刘剑士为“剑”字辈大师兄,其师弟吴剑伟、王毅君及师妹张慧莺等亦均为杭州滑稽通话艺人。
刘剑士在班中学徒,初期以管理道具和跑龙套为主,后因扮相不佳,仅扮演一些小角色,但得到同班文明戏老艺人柳剑侠、孟血儿、姚冷鸥等前辈提携,充实自身的滑稽艺术基功本领。随着形势的发展,通俗话剧逐渐失去市面,滑稽戏的号召力越来越大,由于刘剑士具备一些文采,继而改做笔头编剧工作。
1950年10月2日,联艺通俗话剧团在杭州成立,1954年正式以“杭州联艺滑稽剧团”名称演出滑稽戏,并建立编导制度。刘剑士即以编导身份参加剧团,开始正式从事滑稽曲艺创作工作,并担任宣传和演出科等工作。早年除参与整理排演传统戏外,刘剑士偶也参加演出,扮演《苏州两公差》中的李祺生、《恋爱专家》中的警察、《阿Q正传》中的骆驼七斤等群众角色,而其主要精力还是投入在剧目创作上。据其夫人王桂英回忆说,他写东西非常积极,工作也很忙,一门心思搞创作,当时因为家里地方比较小,子女也多,所以他经常等孩子们睡觉以后,通宵熬夜创作,有时一连好几个夜晚不睡,白天起床来一看,烟缸里满满地都是烟蒂。
刘剑士先生编创的作品涵盖上海说唱、独脚戏、滑稽戏、滑稽小品及弹词开篇多种艺术样式,数量庞大。陆续编创的上海说唱有《幸福生活哪里来》、《想一想》、《美丽的西湖》、《一分之差》等,与人合作创作、改编及单独改编并作词的滑稽戏剧目有《半斤八两》、《姜喜喜》、《野火春风斗古城》、《热气腾腾》、《大闹洞房》、《笑面无私》、《红岩》等。
1958年4月,剑士先生与编剧组成员王毅君、朱秋僧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创作了根据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妇女劳动模范汪顺仙的真人真事编写、反映农村建设时代新面貌同名大型滑稽戏《汪顺仙》。《汪顺仙》是杭滑当时最红的一本戏,是得到中央认可的。该剧参加1958年浙江省现代戏调演荣获优秀剧本和优秀演出奖,并被列入建国10周年献礼剧目,剧组受到时任浙江省省长周建人接见,剧本还由东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3次出版单行本。
文革中杭州滑稽剧团被“砸烂”,刘剑士深受迫害,转业到杭州歌舞团做后勤工作,但直至退休都一直非常关心滑稽曲艺事业,并坚持搞基础文宣工作。
刘剑士的滑稽戏唱词的编写是团内老艺人有目共睹的。他的文化水平较高,各种滑稽戏常用曲调均掌握熟练,擅于根据演员擅长的方言技能专门设计演唱,并符合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还能与演员、乐队密切配合,细心商量,确定唱词具体内容。由刘剑士编写的滑稽戏唱词曲调恰当、滑稽搞笑、朗朗上口,至今团内不少老艺人还都记忆犹新,随口即来。刘剑士的老同事魏忠年介绍,刘剑士编写的唱词又通俗又幽默,能够让演员一出台的第一段唱就可以让观众清楚了解角色的身份、性格,个性鲜明,层次突出,特别在《汪顺仙》里的唱词尤为出色,观众评价也比较高。
刘剑士对于滑稽理论的研究非常深刻,曾整理、归纳了滑稽戏常用的技艺、套路和手法50多种,如“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马屁拍到马脚上”、“一石三鸟”等等,为滑稽理论著作的总结和编写作出贡献,目前已整理成文字,流传后世。
先生的四子刘笑声,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和影响,喜爱并学习滑稽曲艺表演。
2015年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5岁。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刘笑声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5-10-19
编辑整理:恩晓峰私淑弟子
浏览次数: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