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分类:碗碗腔旦行演员

介绍

亦称时腔,曾用名华剧。是流行于陕西东部华阴、华县、大荔(包括原朝邑)、蒲城、渭南、临潼、澄县、白水、富平、及陕北、陕南、晋南一带的皮影戏。根据现有史料查证,远在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碗碗腔已相当流行,各种唱板已相当齐备,且产生了有名的剧作家李十三(实为李氏第十四代玄孙李芳桂,系乾隆丙午科举人),及其作品“十大本”。说明了碗腕腔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至少经历了三百年以上的历史。碗碗腔的音乐特色是细腻、幽雅、耐人听闻。不但有独特、悠扬、清丽的音乐,而且有抒情、优美、感人的唱腔。能表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主要唱板有〔慢板〕、〔紧板〕、〔滚板〕、〔闪板〕、〔扬句子〕、〔垫板〕、〔二导板〕、〔观灯〕、〔过关〕等。采腔有〔花花腔〕、〔叠腔〕等。每种唱板又分“哭音”、“花音”两大类;独〔滚板〕、〔叠腔〕只有哭音;观灯、过关只有花音。〔慢板〕及〔紧板〕又有“三不齐”(西厢调)的唱法。所以说碗碗腔的板路是比较齐全的,声腔艺术是比较完整和丰富。碗碗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月琴(定5-1弦)、硬弦(二弦子定6-3弦)、板胡(定5-2弦)。

人物分类 » 碗碗腔 » 旦行演员


如果您发现本页有任何纰漏(如人物的错误分类等),请您指正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