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谭小培


谭小培便装照
谭小培便装照
出生188327日,光绪九年(壬午)三十
逝世1953107日,农历癸巳年三十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谭小培,男,京剧老生。原名椿福,后改椿增,字嘉宾,乃谭鑫培之五子。

幼入小荣椿班习老生、武生,后该班报散。变声后到汇文学院学德语,嗓音恢复后拜师沈三元。先搭小鸿奎社,后搭父亲谭鑫培的同庆社演出。因嗓音条件,高亢不足,但苍凉浑朴韵味醇厚,所演剧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戏,继承其父风格。其常演剧目有:《二进宫》、《黄鹤楼》、《黄金台》、《碰碑》、《问樵闹府》、《卖马》、《失街亭》、《战蒲关》等。1917年,谭小培与其父在吉祥园父子同台演出《碰碑》,台上台下两父子,传为佳话。中年后在家课子传艺,与其父商定送子谭富英入富连成学艺。

谭鑫培病故后,谭小培挑起“谭”字大旗,搭云华社,请徐兰沅操琴,坚持演出。据《北洋画报》等当时报刊记载:“小培家学渊源,自能尽善尽美。但时运不佳,且登台演剧,其唱工则因嗓音有限,以至不能充足发展。唯白口、做工甚佳,而私下歌腔行调有强于焉。”他主演的《秦琼卖马》、《打鱼杀家》、《捉放曹》、《黄鹤楼》、《伐东吴》等均有父风。1919年与杨小楼尚小云白牡丹赴上海演出,大受欢迎,从此“三小一白”享誉大江南北。

1923年,他的儿子谭富英出科,由于他看到谭富英的嗓音、扮相、气质等天赋条件奇绝,便从儿子出科之前就与余叔岩先生一起为其在科班所学的剧目重新按“谭余的戏路和风格”开始“下挂”。儿子出科后他便基本上谢绝舞台,全力以赴地开始扶植其子谭富英。他一方面让儿子拜师余叔岩以避免家学的局限,一方面为儿子制定了一个长期的规划,即以10年以上的时间搭班演出为主,来提高表演艺术、扩大影响、积累资金、建立自己的观众群,为将来自己挑班做准备。直到谭富英与六大名旦、四大坤旦在全国各地演出都赢得大量观众,连梅兰芳都认为谭富英已经具备了独自挑班唱戏的资质,力劝谭小培给儿子组班演出,谭小培才于1935年决定由儿子谭富英自组“扶椿社”挂牌演出,为其子组社搭班充任管事。从此,谭富英大红大紫近30年,始终保持最高的上座率,保持着高涨的舞台气氛,保持着最佳的艺术状态和最旺盛的青春朝气。应该说,谭富英的成功浸透着谭小培的苦心孤诣,也证明了谭小培培育儿子的成材之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略,是非常稳妥而明智的。所以谭小培先生被公认为谭家承前启后的一代功臣。

当时有一小报刊登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三个人:左为谭富英、右为谭鑫培、中间是谭小培。画中谭小培对谭鑫培说:“你儿子不如我儿子。”又对谭富英说:“你爸爸不如我爸爸。”似乎是讥笑谭五爷的无能。有人把这幅画拿给谭五爷看,以为谭五爷会生气。不料他一看就笑了,连说:“画得好。”

听谭小培的唱片,字的讲究、腔的韵味,很有独到之处,绝非庸庸碌碌之辈。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谭小培就与王瑶卿萧长华郝寿臣等一起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受到同行们的尊崇。随后他又重登舞台,连续参加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义演和庆祝“天兰铁路”通车的演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表彰。

一生先后只收有三位高足,开门大弟子为王琴生先生,第二位弟子因种种原因而不受谭先生喜欢,所以未得真传,关门弟子为王则昭先生。二王都得其亲传和真传。

1953年去世,终年71岁。[1]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 《京剧谈往录续编》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白登云鲍吉祥陈富年迟月亭德珺如耿永奎侯喜瑞李鸣岩李世琦沈三元史若虚谭富英谭金曾谭世英谭鑫培谭元寿王琴生王则昭徐兰沅荀慧生阎宝泉杨隆寿杨盛春余叔岩张德俊赵继羹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9-03-28
编辑整理:大戏魔、全知者、京腔京韵、小豆子
浏览次数:28999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