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王宽


以下是网友发表的评论。您也可以
注意:评论是用于发表您对人物看法的栏目,请勿发表人身攻击及谩骂性质的内容,请勿使用脏话、粗俗语言。
若您对该条目有任何补充或发现讹误,请点击这里来提交。


第1帖
小豆子(207.245.36.*)在2013-08-13说道:
王宽:名人 好人 强人
2013-08-13 01:00:00 来源: 郑州日报(郑州) 有0人参与分享到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金 凤 关 鹏

核心提示

上周六一大早,记者随同凤凰台街道办事处以及英协社区的同志一起,前往淮阳县郑集乡贺庄村,参加一台名唤“农民工留守儿童培训班结业汇报演出”。

从没见过这样另类的“舞台”,在村内大片林地的一块儿空地儿上,孩子们欢快地跳动着,一切都是纯天然、原生态,孩子们不时会激起脚下的尘土,而且,一不小心,连凉鞋都跳掉了,狗儿还会作为“不速之客”窜来窜去。

从没见过这样另类的“演员”,这些学生娃,一个月前连《东方红》都唱不好。现在,豫剧、流行乐、印度舞都能拿得出手,尽管偶尔会跑调,动作不太标准。

这一切都源自于演出的主人公—王宽,从这个土得掉渣的贺庄走出去,现在居住在英协社区。

73岁的王宽,国家一级演员、原郑州豫剧团(现郑州豫剧院)副团长。从2011年开始,王宽每个暑假都要回到老家,面向农村留守儿童义务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文艺培训班。

当然,这只是王宽故事的引子。

名人王宽

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王宽早是名人了。

他是以戏扬名的。1956年西藏豫剧团(原十八军随军剧团)到淮阳招生,15岁的他瞒着爹娘报了名,跟着剧团从一马平川的大中原登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1965年3月,王宽与小他5岁的小师妹王淑荣在青藏高原喜结良缘。从此,二人唱遍西藏,被誉为“金豆子”。1982年,夫妇俩转业调入原郑州市豫剧团,王宽后来出任副团长。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说:“王宽戏路宽,是一个难不倒的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说:“王宽是豫剧界难得的人才。”

但王宽又是以“戏外之功”出名的。这得从1991年1月,王宽回贺庄探亲说起—

在院子里,一个蓬头垢面的八九岁男孩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名叫袁前良,光脚院子里玩耍。他出生后8个月,爹爹病逝,未满周岁,母亲改嫁,爷爷奶奶艰难拉扯着他。思忖再三,王宽夫妇决定把孩子带回郑州。这是王宽家里第一个“编外成员”,孩子仍旧姓袁,称王宽夫妇为爷爷、奶奶。

从那时起,王家的成员在不断壮大:丧父的汪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等6个孤儿陆续被王宽收养。而当时,王宽家里已经有了一个残疾孩子王海龙,这是王宽的外孙,患了肌肉萎缩症,因父母离异,一直寄居在外公家。从此,王家的“常住人口”达到9人之多,而且一个家庭多个姓。

好人王宽

“林荫广场”演出在继续。

在演出间隙,老乡们得知记者来自郑州,纷纷爆料:

“王老师在家这段时间,光是书写大门匾额、对联都有二十来副呢!”

“咱这里经常停电,听说王老师为教孩子们学艺,买发电机就花了4000多块钱啊。”

再把故事穿越到他那个“联合家庭”来—

“养一时,养不了一世,怎么办?”面对骤增的“编外成员”,王宽对妻子说,“咱要早些教孩子们一技之长,也好让孩子将来谋条生路。”

教什么呢?既然都是学豫剧的,当然先教豫剧。然而苦练了半个月,王宽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几个孩子还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找到。

“不如改学乐器吧,想学啥就学啥。”王淑荣建议。王宽觉得有道理,马上买回了多种乐器。海龙下肢瘫痪,就让他弹电子琴吧;前良、海波拿着笙爱不释手,就让他俩吹笙;文胜内向文静,就学拉板胡;文娜和仪欣姐妹俩就当个“小琵琶女”吧。

一个“小乐队”就这样组成了。家里天天像开音乐会,各种乐器的声音此起彼伏。

春来秋去,好人王宽终于把孩子们带得一个个有出息了:23岁的外孙王海龙在轮椅上弹电子琴;汪海波从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毕业并就业了;汪欣现在是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

强人王宽

演出结束后,一行人在乡村小店吃午饭。

席间,王宽的外甥透露一个小秘密:舅舅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结果,王宽拗不过众人的要求,掀开衣服,把自己身上的道道疤痕亮相了。

爱是不变的主旋律,坚强就是爱的伴奏音。抚养6个孤儿的艰辛,把王宽塑造得更坚强。

陆陆续续增添了6个孩子,使得家里的开销猛增,夫妇俩近3000元的退休金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以至于连王宽去外地出差都显得极“没出息”,把宾馆的牙刷、香皂都拿回家用。

无奈之际,王宽夫妇俩决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卖艺!

于是,2000年3月的一天晚上,堂堂国家一级演员,王宽夫妇第一次走进了戏曲茶楼。可惜,年届花甲、名气很大的王宽在茶楼却“叫好不叫座”,拼不过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他一晚上只能唱上一两段戏甚至被“剃光头”。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凭着演技和坚强,王宽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给王宽以支撑—河南省妇联资助了两个孩子上学;王宽所在街道和社区发动网格志愿者,家里家外当帮手;这次在贺庄演出,办事处又专程送来了50套书包和文具。

2005年1月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王宽和李嘉诚、成龙一起站在领奖台上,他获得了“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奖”。掂量这块弥足珍贵的奖牌,这是王宽20年爱的奉献换来的。

作者:党贺喜 金 凤 关 鹏核心提示<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