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小童串


梨园百年琐记目前还没有小童串的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这个人物暂时还没有介绍,如果您有其介绍,欢迎提供
以下是由网友提交、等待加入的草稿

夏月珊(1868~1924)老生、丑角演员。原名昌澍,幼承家学,习文武老生及文丑。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孙菊仙主持的升平轩茶园,以“小童串”名义登台表演。由是经常在桂茶园为父辈们演唱开锣戏。稍长即随班演里子老生。月珊能戏甚多,除艺承乃父授《定军山》、《独木关》一类靠把老生戏外,亦转益多师,如从周长山学《天雷报》、从孙菊仙习《逍遥律》、从汪桂芬习《捉放曹》,这些戏后来都成为其代表性剧目。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左右,夏月珊接办丹桂瑞记茶园。其后与潘月樵等合办丹桂胜记茶园。这一时期,受当时民主革命影响,致力于京剧改良运动,与汪笑侬、潘月樵、夏月润、冯子和等艺人一起,编演了《新茶花》、《潘烈士投海》、《玫瑰花》、《血泪碑》等一批时装新戏,为传统的戏曲艺术表现现代生活题材开创了先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月珊、夏月润昆仲和潘月樵创办了我国第一座近代剧场上海新舞台,夏月珊亲任后台经理,在这里他们除了上演优秀传统戏外,继续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洋装新戏。他编演的《黑籍冤魂》一剧,以角色现身说法的艺术处理,历陈鸦片毒害,呼吁全社会奋起禁毒,在当时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明末遗恨》、《宦海潮》、《秋瑾》等剧,均以其针砭时弊、鼓吹革命而赢得大量观众。夏月珊在表演上注重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主张京剧唱腔只要不离【西皮】、【二黄】声腔规范,曲调旋律可由演员自行创新。他的表演着力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风格高雅,善诙谐,插科打诨多警世语,切中時弊,从不以俚语噱头哗众取宠。他同潘月樵主演的《黑籍冤魂》、同万盏灯主演的《阴阳河》、同冯子和主演的《拿破仑》等剧,开始采用灯光、绘景片等舞台景物造型,演员在唱、做、念、打等各方面,对京剧表演艺术形式作了全面的革新。他与同辈进步艺人们一起,开创了海派京剧长于传统、广泛吸收、用于创新的艺术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夏月珊和新舞台一班人,积极投身光复上海的斗争。他同潘月樵、夏月润一起带领伶界商团攻打上海制造局,还保护过孙中山、陈英士等领导人。民国初年,在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支持下,上海伶界联合会成立,夏月珊被公推为首任会长。他力主“德育、体育、智育为提高伶人社会地位之矢蒿”,在其主持下订立了剧界各项章程,创办了伶界子弟小学——臻苓小学,其后又成立了上海伶界足球队,以及恤孤济贫等福利事业。20年代,夏以参与编演《新西游记》、《枪毙阎瑞生》、《查潘斗胜》等剧而继续享名剧谈,尤其是他主演的《济公活佛》一剧,创造了正戏丑演的戏路和诙谐、幽默与严肃议论相结合的艺术处理方法,令观众印象至深。夏月珊生性爽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同行中不少生活拮据者,都收到过他的惠顾。夏月珊还培养过不少京剧人才,旦角演员冯子和就是他的弟子。病故后,同行曾为之立石于梨园公墓。

大漠云飞 提供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