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周贻白


周贻白
周贻白
出生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逝世1977年,农历丁巳年

人物分类
京剧 史论研究者
周贻白,男,戏曲史家、戏剧电影作家、戏剧理论家。一作夷白。原名炳垣(一作炳然),曾名一介、慕颐,笔名六郎、剑庐、云谷,一度化名杨其敏。湖南长沙人。

童年丧父,少年辍学,流浪江湖,在文明戏班、京剧班、马戏班搭班学艺,同时刻苦攻读文史群籍。曾为湖南《自治新报》撰写小说、杂文。1927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1929年至1934年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1935年与阿英同组新艺话剧团,嗣后又在中国旅行剧团及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处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并在上海美专、复旦大学等校讲授国文。演出并出版的话剧作品有《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花木兰》、《金丝雀》、《阳关三叠》、《连环计》、《天之骄子》等;摄为电影故事片的作品有《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李师师》(后改《乱世佳人》)、《卓文君》、《聂隐娘》、《红楼梦》、《李香君》、《家》、《野玫瑰》、《白兰花》、《风流世家》、《逃婚》、《标准夫人》等;发表有京剧剧本《朱仙镇》等。1947年,应欧阳予倩之约,赴香港永华影片公司任编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田汉、欧阳予倩函召,于1950年1月至北京,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史”教授、院务委员会委员、《戏剧学习》、《戏剧论丛》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自20世纪30年代起,周贻白在从事戏剧电影创作和国文教学的同时,即致力于中国戏剧史及戏剧理论研究,共完成中国戏剧史专著7种:《中国戏剧史略》(1936,商务印书馆)、《中国剧场史》(1936,商务印书馆)、《中国戏剧小史》(40年代,永祥书局)、《中国戏剧史》(1953,中华书局)、《中国戏剧史讲座》(1958,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戏剧史长编》(1960,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遗著,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此外,又有戏剧理论著述、史籍考证及释义著作如《中国戏曲论丛》(1952,中华书局)、《曲海燃藜》(1958,中华书局)、《明人杂剧选》(1958,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戏曲论集》(1960,中国戏剧出版社)、《戏曲演唱论著辑释》(1962,中国戏剧出版社)、《周贻白戏剧论文选》(遗著,1982,湖南人民出版社)、《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遗著,1986,齐鲁书社)等,计约400万字。

周贻白也为集邮家。对字画、碑贴、印章、石砚等有较高鉴定水平。他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邮,经过十年专心收集,红印花加盖票除“小壹圆”外,已收集齐全。在解放区票邮集中,藏有湘赣边省赤色邮票1分和2分、苏维埃邮政花卉图邮票、苏维埃邮政欠资邮票等。对中国人民邮政邮票收藏颇丰,其中有“军人贴用”邮票全套双连,并有部分中国商埠邮票。在外国邮票中,分别有日本、苏联(1917—1960)、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朝鲜、蒙古、伊拉克邮票专集,其中有不少名贵邮票。此外,还有体育、植物、动物、航空、文化艺术、文化名人等专题邮集。藏品约在3万枚左右,集藏在百余邮册中。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傅晓航钮骠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07-03-30
编辑整理:湖南戏剧网
浏览次数:4120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