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余开元


余开元
余开元
出生1951年,农历辛卯年

人物分类
川剧 生行演员
余开元,男,川剧小生。生于四川省泸州。

弟妹众多,家境贫寒。为减轻家庭负担,十二岁的他考取了戏曲学校,后分配到泸州川剧团。

入团之初,首先是形体训练,练踢腿时,老师把大家的腿绑在凳子上,然后往脚后跟不断加砖。每加一块砖,别的孩子都痛得大喊大叫,唯有余开元咬紧牙关不吱一声。三个月下来,余开元就能翻跟斗参加演出,破格提前进入剧团排戏。

他先后拜川剧韩成之袁玉堃为师,勤学苦练,专攻川剧文武小生。只要老师讲一遍,示范一次,他就能演得有模有样;只要看上一眼台词,他就能熟记于心。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来成都演出,余开元只身一人爬货车,经过几百里山路颠簸来到蓉城,上海名家的精彩演出,让他大开眼界。他在台下专心听,认真记,还手舞足蹈地摹仿动作要领。

1969年,余开元所在剧团组织人员去上海京剧院学习革命样板戏,因经费紧张,只能自费住每晚几毛钱的小旅馆地下室。对此,余开元毫无怨言,而是抓住机会,更加勤奋学习。经过反复观摩上海京剧院的《海港》、《龙江颂》、交响乐《沙家浜》等经典样板戏,使余开元后来的演技不断提高,成为剧团的台柱人物。他演遍了样板戏,成了红极一时的样板英雄。改革开放后,他回到老本行,专攻川剧文武小生,前前后后演了上百个传统戏的主角。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在1983年“振兴川剧全省第一届调演”中,余开元厚积薄发,毕其功于一役,凭借新编历史川剧《轵侯剑》中的精彩表演,赢得满堂喝彩,一举斩获调演的所有大奖。相关领导在上千人的大会上说:“看了第一届振兴川剧的剧目,余开元唱的才是真正的川剧高腔。”

此后,四川选调300多人的川剧表演精干团队赴北京作汇报演出,开元先生精湛的演技让他在首都一鸣惊人,成为全国戏剧名家。其间,为相关领导所作的几场专场演出,同行、专家、领导对余开元更是赞赏有加。

1983年,四川省在全省“海选”一名演员在省川剧院《绣襦记》一剧中扮演郑元和一角,风华正茂的余开元被选中,再次赴京汇报演出,引起巨大轰动,并受到了领导亲切接见。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比赛演出,余开元主演的《轵侯剑》一剧荣获国家大奖。1991年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余开元川剧小生专场演出”。

1996年参加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余开元主演的《道似无情却有情》一剧,荣获全国小品比赛个人表演奖。1998年率四川省川剧院《变脸》一剧到台湾演出,并在台湾演出了拿手戏《肖方杀船》。

余开元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100多个,给四川乃至全国的观众留下了川剧艺术家的风采,并受到文化部门的表彰。其中代表性的剧目有:《焚香记》、《玉簪记》、《吕布与貂蝉》、《红书剑》、《审吉平》、《绣襦记》、《打金枝》、《幽闺记》、《轵侯剑》、《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平原作战》、《苗岭风雷》、《金沙江畔》等。

199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阿甲撰写的《博而能精,立像传神——川剧小生余开元表演析》的文章,对他的表演艺术给予高度评价,其艺术生涯步入成熟期,开元先生被首都专家张庚、郭汉诚、阿甲等誉为“巴蜀第一小生”,各方赞誉纷至沓来。侯宝林讲“看了余开元演出,才知道川剧小生棒”。相关领导为余开元挥笔题词:“川剧艺术开新花,赠开元同志”、“演艺高超”、“奋进”、“振兴四川文化艺术”、“艺海风流”。众多领导和文化名人也纷纷题词鼓励。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4-07-30
编辑整理:小豆子
浏览次数:2706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