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人物:李德钖(万人迷、李佩亭)


李德钖便装照
李德钖便装照
出生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
逝世1926年,农历丙寅年

人物分类
相声 演员
李德钖,男,相声演员。原名李佩亭,艺名万人迷。北京人。

幼年从父亲万人迷李广义学说相声,人称“小万人迷”,父亲逝世后承艺名为“万人迷”。十岁时拜恩绪(后改名恩培)为师,在天桥水心亭说相声,以“小孩哏”在听众中享有声誉。十五岁拜徐有禄为师,在单口表演方面颇受教益,后又拜桂祯(艺名富有根)为师,学到一些文字游戏内容的段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在天桥市场爽心园前边撂地演出,后进入四海升平等杂耍园子演出,渐渐红遍京城。光绪三十二年肃亲王善耆任九门提督后,下令禁止相声演出,李德钖流浪到保定等地献艺。清宣统二年(1910)善耆离任后才回到北京。民国初年,李德钖在北京石头胡同四海升平茶社演出时,京剧名家杨小楼龚云甫等,常来听他说单口相声。他有四句定场诗自赞说:“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唯我万人迷。”据相声艺人张寿臣回忆,袁世凯妄想称帝时,有一次李德钖去袁府表演嘲弄孔子陈蔡绝粮的相声《吃元宵》。袁世凯听到“元宵”二字,认为与“袁消”同音,是有意诅咒他,就以诽谤大总统的罪名,将李德钖痛打一顿,撵出新华门。此后,他只好去天津演出,并在那里沾染上赌博恶习,往往在杂耍园里领到包银几百元,不几天就输个干净。债主时常登门索债,他只好挤出时间重新撂地演出,挣钱弥补亏空。后来奉系军阀张宗昌常让他出堂会,他才不再撂地。后来他辗转天津、上海、沈阳、济南、开封等地演出,时人誉之为“相声大王”,与其他七位“德”字辈著名相声艺人并称“相声八德”。

民国十五年冬天,李德钖往沈阳演出,一病不起,竟倒毙在小河沿一个壕沟里。沈阳的亲友们为他下葬时雪飞风吼,相声艺人朱凤岐主祭,所诵祭文诗云:“风神爷吹起喇叭,七仙女天上散花,众亲友前来送行,罕王爷派人接他。”送葬者莫不潸然泪下。

李德钖说相声以“怪”著称。上台后黑眼珠乱转,很像京剧中武丑亮相“耍眼睛”。说话瓮声瓮气但吐字清楚,很讲究喷口。表演单口相声《五人义》、《三近视》、《五兴楼》等节目时,一开头总是一本正经地绷着脸把观众吸引住,先说个垫话儿,慢慢甩出包袱儿,逗得观众大笑,然后转入正题。观众称他是“冷面滑稽”。他与师弟张德泉搭档,捧逗和谐,相得益彰。演《粥挑子》时,李德钖逗;演《豆腐堂会》时,张德泉逗。观众赞扬说;“相声谁最棒?‘粥’李‘豆’腐,张。”他俩一起创作或加工了《耍猴儿》、《交租子》、《洪洋调》等相声节目。如《耍猴儿》,是他俩住在新民客栈时,把一耍猴儿艺人请到门口表演,张摹仿猴儿,李摹仿耍猴儿的,由此编成的。他俩表演的《对对子》、《卖对子》、《交租子》、《灯谜》曾由百代公司灌制唱片。民国九年(1920)张德泉病故,李改约马德禄周德山与他合作演出。他与马德禄合编了《大审案》,其内容影射了当时军阀乱抓人,通过诱供、逼供判人以死刑的暴行。民国十二年起,他与晚辈张寿臣联袂演出,互为捧逗,整理演出了《老老年》、《对对子》、《哭当票》、《十八愁绕口令》等节目,并向张传授了很多单口相声节目。李德钖所会相声段子甚多,能做到三个月节目不重复。与京韵大鼓大家刘宝全同台,在节目排列上,刘宝全“攒底”,他已居于“倒二”(压轴)的地位。刘宝全身体不爽时,也曾请他在自己演出后登台,代为攒底,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李德钖扶掖青年演员,不遗余力。据张寿臣《忆万人迷》(《说新书第三辑》)一文回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表演“一头沉”的《十八愁绕口令》时,张连续说唱了十几分钟,李在旁边给张捧哏。“李先生高就高在既有语气、神气烘托,又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随着我唱的快慢、轻重、高低,他都有恰当的‘相’,开头我唱得慢,他就点头咂嘴,待我唱过一节后,就偏过头去向观众微笑。他插话也很是地方,起到‘垫砖’、‘搭桥’的作用。……回想李先生在这类段子里的捧哏方法,既像观众代表,又像老师和评判员,他是那样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地注视关心甲的说唱,一下就把活带起来。”

李德钖提倡“准口”,反对“死口”,对后辈起到了示范作用。他认真钻研,勇于实践,常常使用不同素材丰富一段节目。相声《八扇屏》里赞扬古人事迹的“贯口趟子”,原来有八段,比较长,一般演员表演时只用四段,李德钖表演时,除了用“苦人王佐”或“莽撞人张飞”轮换着攒底以外,前边赞人物时将项羽、周瑜、苗广义、尉迟恭、姜尚的“贯口趟子”轮换使用,使艺业受到锤炼,观众也感到新鲜有趣。

李德钖在他三十多年的相声生涯中,最常上演的相声节目,单口相声有《满汉斗》、《古董王》、《□儿淘气》、《日遭三险》;对口相声有《醋点灯》、《送妆》、《交租子》、《对对子》、《卖对子》、《灯谜》、《羊上树》、《八扇屏》、《三节会》、《绕口令》、《老老年》、《窦公训女》、《耍猴儿》、《倭瓜镖》、《讲三字经》;群口相声有《扒马褂》、《大审案》、《四字联音》。后来他灌制的唱片还有《地理图》、《报菜名》、《八扇屏》等。1950年谭伯如在《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上发表的《相声之我见》一文中说:“以前相声艺人文盲较多,表演节目大都传自口授,往往以讹传讹,出现不少谬误……李德钖在杂耍园加演相声,词句修洁,俗不伤雅,进步显著。经过这一番演变,相声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恩子高玉琮郭瑞林焦德海吉坪三马德禄马三立谢芮芝张杰尧张寿臣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11-11-07
编辑整理:兖苍、gcd0318
浏览次数:10627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